[发明专利]电子邮件的风险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2481.3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6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杨腾霄;马宇尘;崔政强;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纽盾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51/42;H04L51/212;G06F21/53 |
代理公司: | 上海图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93 | 代理人: | 谢微 |
地址: | 10005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邮件 风险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子邮件的风险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采集用户在第一终端上登录电子邮箱的登录操作;获取登录成功的邮箱登录验证信息,将邮箱登录验证信息发送给关联安全终端,关联安全终端使用前述邮箱登录验证信息进行同一邮箱账户的登录;监测用户在第一终端上查看电子邮箱中的邮件的操作信息,获取用户期望打开的目标邮件信息后,通过关联安全终端打开前述目标邮件;通过关联安全终端对目标邮件中的邮件内容进行安全风险检测,当判定邮件内容中包含安全风险信息时,在第一终端中设置该目标邮件的安全风险警示信息。本发明对用户所在终端的终端资源占用小,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安全风险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邮件的风险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恶意程序(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并在网络中传播,是当前网络攻击的主要方式之一。常见的攻击场景,是攻击者将计算机病毒植入到一些视频、文件或邮件中,一旦用户点击了相应被植入恶意程序的视频、文件或邮件,用户的终端就会被植入该计算机病毒,从而导致该用户的终端中毒或者信息被窃取、篡改。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和渠道的多元化,网络威胁正在迅速恶性演变。以勒索病毒为例,勒索病毒是近年来增长迅速且危害巨大的网络安全威胁之一,攻击者通过诱导用户点击植入勒索病毒的链接对象,向用户电脑或服务器植入勒索病毒来加密硬盘上的文档或整个硬盘数据,随后向用户索要赎金后才予以解密。其中,邮件是勒索病毒入侵的重灾区,攻击者向用户发送邮件后,诱导用户运行邮件中的附件来触发勒索病毒,通过勒索病毒加密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文件,进而使用解密密码勒索赎金获取收益。
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针对电子邮件进行安全过滤以进行安全防范,对收到的电子邮件,甄别垃圾邮件、钓鱼邮件、病毒邮件等风险邮件,阻止安全威胁。目前,甄别风险邮件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基于黑白名单检测机制的检测方法,第二种是利用防病毒邮件网关的检测方法,第三种是设置附件沙箱提供隔离环境以运行附件文件,分析附件文件运行过程中的动态行为的检测方法。然而,用户终端在甄别风险邮件不可避免会占用该用户终端的存储器资源和处理器资源,尤其对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存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有限时,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随着勒索病毒、定向威胁攻击等新型攻击的发展,给传统的检测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发现和应对这些新型威胁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对用户所在终端的终端资源占用小、适用性广的电子邮件的风险检测方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邮件的风险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能够在用户通过第一终端登录电子邮箱时触发关联安全终端登录同一邮箱账户,然后通过前述关联安全终端对目标邮件中的邮件内容进行安全风险检测,并在邮件内容中包含安全风险信息时在第一终端中设置安全风险警示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用户所在终端的终端资源占用小,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安全风险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邮件的风险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用户在第一终端上登录电子邮箱的登录操作,对应所第一终端设置有关联安全终端;
获取登录成功的邮箱登录验证信息,将所述邮箱登录验证信息发送给前述关联安全终端,关联安全终端使用前述邮箱登录验证信息进行同一邮箱账户的登录;
监测用户在第一终端上查看电子邮箱中的邮件的操作信息,获取用户期望打开的目标邮件信息后,通过前述关联安全终端打开前述目标邮件;
通过关联安全终端对目标邮件中的邮件内容进行安全风险检测,当判定邮件内容中包含安全风险信息时,在第一终端中设置该目标件的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纽盾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纽盾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24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