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射通信的组网方法、中心站、外围站及散射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0978.1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3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石柳;孙柏昶;梅立荣;许沐;赵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L1/00;H04B17/2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008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射 通信 组网 方法 中心 外围 系统 | ||
1.一种散射通信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一种散射通信系统,所述散射通信系统包括中心站和外围站,所述散射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双工FDD或时分双工TDD通信方式,所述中心站至所述外围站的下行多址方式为时分多址TDMA,所述外围站至所述中心站的上行多址方式为空分多址SDMA,该方法应用于所述散射通信系统的中心站,所述中心站配置有数字阵列天线,该方法包括:
接收外围站的天线对准请求信号,并在空闲时隙向所述外围站发送应答信号,完成与所述外围站的天线对准;
在空闲时隙与所述外围站进行信号交互,确定预约阶段的时隙号;
在所述预约阶段的时隙号对应的时隙,与所述外围站进行信号交互,确定数据阶段的时隙号、数据阶段采用的符号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在所述数据阶段的时隙号对应的时隙,通过所述符号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与所述外围站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若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所述外围站发送的信息,则释放为所述外围站分配的数据阶段的时隙号对应的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若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所述外围站发送的信息,则释放所述外围站的所有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外围站的业务数据传输量,根据所述外围站的业务数据传输量确定为所述外围站的数据阶段分配的时隙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外围站,该方法还包括:
在与目标外围站进行通信的时隙,调整发送波束指向所述目标外围站,其中,所述目标外围站为所述多个外围站中的任一外围站;
或者,通过至少两个发送波束,使得每个外围站都对应一个发送波束。
6.一种散射通信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一种散射通信系统,所述散射通信系统包括中心站和外围站,所述散射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双工FDD通信方式或时分双工TDD通信方式,所述中心站至所述外围站的下行多址方式为时分多址TDMA,所述外围站至所述中心站的上行多址方式为空分多址SDMA,该方法应用于所述散射通信系统的外围站,该方法包括:
向中心站发送天线对准请求信号,在所述中心站的空闲时隙接收所述中心站发送的应答信号,完成与所述中心站的天线对准;
在所述中心站的空闲时隙与所述中心站进行信号交互,确定预约阶段的时隙号;
在所述预约阶段的时隙号对应的时隙,与所述中心站进行信号交互,确定数据阶段的时隙号、数据阶段采用的符号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在所述数据阶段的时隙号对应的时隙,通过所述符号数据、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与所述中心站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7.一种中心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站应用于一种散射通信系统,所述散射通信系统还包括外围站,所述散射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双工FDD或时分双工TDD通信方式,所述中心站至所述外围站的下行多址方式为时分多址TDMA,所述外围站至所述中心站的上行多址方式为空分多址SDMA,所述中心站配置有数字阵列天线,所述中心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外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站应用于一种散射通信系统,所述散射通信系统还包括中心站,所述散射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双工FDD通信方式或时分双工TDD通信方式,所述中心站至所述外围站的下行多址方式为时分多址TDMA,所述外围站至所述中心站的上行多址方式为空分多址SDMA,所述中心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09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