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蚊虫防污堵型下凹式绿地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69281.2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5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刘敏;李旭东;张鹤楠;惠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爱华(天津)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7/00;B01D3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蚊虫 防污 堵型下凹式 绿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蚊虫防污堵型下凹式绿地,该下凹式绿地低于周围地面,其内设有防堵过滤式溢流装置,该下凹式绿地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滞水层、沙石表层、沙石通道、种植土层、生物过滤层、沙石层、透水无纺布、素土层和植物;滞水层为下凹空间,其下凹蓄水平均深度为40~60mm;沙石表层的厚度为50~100mm,该沙石表层通过沙石通道与沙石层相通;种植土层和生物过滤层的总厚度为500mm;植物种植在种植土层上;沙石层的厚度为180mm~220mm;防堵过滤式溢流装置的进水端与滞水层连通,出水端与排水管网连通。既实现了下凹式绿地的雨洪管理,又防止了绿地有机物的腐烂,减少了蚊虫,美化了环境,同时防止溢流口堵塞,减轻溢流口人工清理的数量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蚊虫防污堵型下凹式绿地。
背景技术
传统绿地因为高于路面,绿地外雨水不易进入绿地,不仅容易造成暴雨,而且失去了绿地削减径流污染的机会,增加了水污染。为解决传统绿地的问题,目前有一种下凹式绿地,是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来说低势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这种下凹式绿地与植草沟的线状接收面相比呈面状接收面,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而且其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为主。下凹式绿地作为典型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有着建设成本低、结构简单等优点。国内对下凹式绿地近两年开始研究,实际建成运行的少,具体效果有待检测。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指出狭义的下凹式绿地典型构造如图1所示,由从上至下的蓄水层101、种植土层102和原土103构成,内设有溢流口104,溢流口104后端连接排水管网105,若下凹式绿地内水面低于溢流口,则绿地内雨水通过入渗的方式处理;若下凹式绿地内水面高于溢流口,则高于溢流口平面的雨水经溢流口以较快速度排入雨水管道,低于溢流口平面的雨水仍通过入渗的方式处理。
现有的下凹式绿地有以下几种,如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246521.9,其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包括:滞水层、种植土层、生物过滤层、砾石层和素土层,还包括溢流管和横卧于砾石层内第二溢流管,来收集雨水。这种结构的下凹式绿地增加了底部透水及收集系统,施工步骤多,原图层挖开深度更深,提高了造价。还有武汉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1721054984.7,其公开了一种下凹式绿地及用于下凹式绿地的井盖,包括:覆盖层和设置于覆盖层下方的雨水收集池,还包括溢水井,主要在于解决下凹式绿地中溢水井井口容易被污染物堵塞造成雨水收集困难的技术问题。这种结构的下凹式绿地在构造上对溢流口井盖进行了改进,设置了多孔结构的第一井盖、多孔结构的第二井盖,外筒、底板、内筒以及上升部件,以减少堵塞。
但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下凹式绿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溢流井位置设置不好,出现往马路上倒灌,不易清理,存在洪峰消减效果不好等问题。
(2)底部设无纺布,下面敷设收集管,工程量大,造价高。
(3)夏季容易部分积水,烂泥多,且现在新建建筑小区大都楼层较高,背阴较多,从而导致植物和存积物容易腐烂,发出异味,滋生蚊虫,影响居住环境和人居健康。
(4)溢流口采用的格栅条管盖容易堵塞,清理频繁,清理困难;雨水从下凹式绿地表面溢流进入溢水井过程中,雨水携带各种树枝、草、泥沙、甚至塑料、纸等杂物,容易将孔口堵塞,造成孔径减小,甚至完全堵死,尤其是夏季暴雨时,雨量大,单位时间携带的赃物多,更容易堵。
(5)收集的污染物及存留的污染物容易在大雨时,通过溢流管进入雨水收集系统,导致削减径流污染效果差,增加雨水收集管道污染物沉积,雨水污染处理系统负荷增加。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爱华(天津)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爱华(天津)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9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能耗农村雨污水生态化利用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