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水平阻隔技术的混合固废堆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68362.0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岩贽;张钦凯;马骏;彭香琴;苏宁;曲丹;丁洁;王炜;温春宇;张文杰;陶诗阳;陈禧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5/00 | 分类号: | B09B5/00;E02D31/00;E02D5/46;E03F3/04;E02D29/12;E03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平 阻隔 技术 混合 固废堆点 土壤污染 风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水平阻隔技术的混合固废堆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址平整场地;S2固废堆点开挖:在预设固废堆点的下游方向均匀布设一排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下方延伸至地表下方3‑8米的天然连续防渗黏土层中,随后沿半坡垂直方向开挖出指定大小的固废堆点,并在固废堆点的底部铺设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S3固废倾倒压实;S4设立水平阻隔;S5设立地下水监测井。本发明的风险管控方法阻断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减少雨水渗入、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引起的下游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等风险,顶部覆盖HDPE、复合土工膜及绿化恢复,阻隔完成后进行长期监测与维护,以确定阻隔技术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固废污染风险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水平阻隔技术的混合固废堆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一些冶金、化工、制造行业所产生的混合金属固体废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混合固废如果不能被妥善安置,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对于危险混合固废的处理必须要慎重妥善,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政策号召,实施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
目前,对于混合固废的风险管控方法常用的有覆盖阻隔技术、垂直阻隔技术以及水平阻隔技术,每一种管控方法所针对的污染物成分不同,所选取的堆点位置也有所不同,所使用的阻隔材料也就不同。有时,单一的阻隔技术方法不足以对污染物起到完全阻隔的作用时就需要将两种租个方法进行结合使用,以达到风险管控的目的。
专利CN110820457A公开一种适用于污染场地水平阻隔系统的复合保温层,包括由废气网球与填充材料组成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下部设置有压实黏土层,上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填充材料采用导热系数<0.1的黏土材料与固化剂按照重量比为1:20混合而成,所述固化剂采用质量比为0.8:1:2:1.5的硅酸钠、电石渣粉、粉煤灰和贝壳粉的干法混合制备得到。解决了部分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不足以及废弃网球的污染问题。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污染物扩散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平阻隔技术的混合固废堆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水平阻隔技术的混合固废堆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址平整场地:选取坡度为7°-20°且近期没有开发规划的半坡坡体,对半坡坡体进行平整清除植物;
S2固废堆点开挖:在预设固废堆点的下游方向5-8m处均匀布设一排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水泥土搅拌桩下方延伸至地表下方3-8米的天然连续防渗黏土层中,随后沿半坡垂直方向开挖出指定大小的固废堆点,并在固废堆点的底部铺设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
S3固废倾倒压实:将混合固废倾倒至固废堆点内,堆体周边散落的混合固废转运至堆点内并进行堆存压实,在压实混合固废的固废堆点上方铺设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再铺设天然土层后压实平整;
S4设立水平阻隔:在固废堆点周围的坡体上修建截水沟,在固废堆点下方的地表上修建截水沟,在固废堆点上方铺设复合土工膜,在复合土工膜上方铺设天然土层进行阻隔覆盖后对坡体进行平整、修坡,随后在坡体上种植绿植,形成阻隔区;
S5设立地下水监测井:在阻隔区外周和内部各设立若干地下水监测井。
进一步地,所述固废堆点底部呈弧形设置,位于固废堆点上游方向的截水沟向两侧倾斜设置,有利于雨水的排放,所述水泥土搅拌桩两端向上游方向倾斜设置,能够有效阻隔污染物的扩散。
进一步地,步骤S5中地下水监测井共有8组,其中4组分布于所述阻隔区的4个角,另外4组分布于阻隔区外周并与位于阻隔区内部的4组交错设置,以确定水平阻隔技术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8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FPGA的百兆光物理层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合孪生引擎实现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