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PGA的百兆光物理层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68352.7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7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苏鲁阳;文华武;徐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吴珊;须一平 |
地址: | 20043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pga 百兆 物理层 及其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基于FPGA的百兆光物理层及其装置。物理层包括物理编码子层和物理介质附着子层。物理编码子层包括位宽编码器、并‑串转换模块、串‑并转换模块、位宽解码器和载波侦测模块,位宽编码器耦合到介质独立接口和并‑串转换模块,位宽解码器耦合到介质独立接口和串‑并转换模块,载波侦测模块耦合到介质独立接口、位宽编码器和位宽解码器。物理介质附着子层包括不归零就反向编码器、不归零就反向解码器、连接控制器、数据恢复模块和载波检测模块,不归零就反向编码器耦合到并‑串转换模块,连接控制器耦合到载波侦测模块,不归零就反向解码器耦合到串‑并转换模块、载波检测模块和数据恢复模块,数据恢复模块耦合到物理介质相关子层服务接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FPGA技术领域,更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百兆光物理层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自IEEE宣布IEEE 802.3u 100base_fx_phy(百兆光物理层)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标准以来,快速以太网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巨大的应用。时至今日,千兆网络甚至万兆网络都已经展开应用,在某些工业应用领域,通信带宽要求不高,快速以太网仍受到众多客户的青睐。以前使用快速以太网技术实现的100base_fx_phy的方法主要是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通过设计专用的集成电路的方式来实现100base_fx_phy的功能。这种实现方式研发投入大,应用到产品上还需要单独外挂ASIC芯片,增加了PCB(印刷电路板)设计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整体产品的成本。如果客户的项目需要多颗ASIC的百兆光物理层来实现产品的功能,多颗ASIC都需要单独进行供电,就会造成产品功耗偏大。传统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不足:
1、实现成本较高。
设计专用的百兆PHY ASIC芯片,研发成本高,此外还有流片环节、生产环节、封装测试等环节的高成本。
2、应用成本较高。
举例说明,某厂商开发一种16路百兆以太网的中继器,使用FPGA进行信号的分发处理,如果使用AISC的百兆PHY芯片,那么需要购买16个AISC芯片进行外围电路的设计。
3、PCB设计时复杂度高。
举例说明,某厂商开发一种16路百兆以太网的中继器,使用FPGA进行信号的分发处理,如果使用AISC的百兆PHY芯片,那么需要16个AISC芯片进行外围电路的设计,在一定面积上,PCB设计的难度较大。
4、整体功耗高。
举例说明,某厂商开发一种16路百兆以太网的中继器,使用FPGA进行信号的分发处理,如果使用AISC的百兆PHY芯片,那么需要16个AISC芯片进行外围电路的设计,在该板上,需要为16个ASIC和一颗FPGA进行供电,整体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百兆光物理层及其装置,节省了使用外挂ASIC的成本,降低了PCB设计的复杂度,降低了用户产品的整体功耗。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百兆光物理层,包括:
耦合到介质独立接口的物理编码子层,所述物理编码子层包括位宽编码器、并-串转换模块、串-并转换模块、位宽解码器和载波侦测模块,其中,所述位宽编码器耦合到所述介质独立接口和所述并-串转换模块,所述位宽解码器耦合到所述介质独立接口和所述串-并转换模块,所述载波侦测模块耦合到所述介质独立接口、位宽编码器和位宽解码器;和
耦合到物理介质相关子层服务接口的物理介质附着子层,所述物理介质附着子层包括不归零就反向编码器、不归零就反向解码器、连接控制器、数据恢复模块和载波检测模块,其中,所述不归零就反向编码器耦合到所述并-串转换模块,所述连接控制器耦合到所述载波侦测模块,所述不归零就反向解码器耦合到所述串-并转换模块、载波检测模块和数据恢复模块,所述数据恢复模块耦合到所述物理介质相关子层服务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8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