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平洋鳕干扰素-γ蛋白、基因、重组质粒、重组酵母工程菌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68170.X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毛明光;蒋洁兰;顾杰;王海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K14/57 | 分类号: | C07K14/57;C12N15/23;C12N15/81;C12N1/19;A23K20/147;A23K10/18;A23K50/80;C12R1/8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洋 |
| 地址: | 572000 海南省三亚***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平洋 干扰素 蛋白 基因 重组 质粒 酵母 工程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水产动物疾病预防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太平洋鳕干扰素‑γ蛋白、基因、重组质粒、重组酵母工程菌及其应用。该太平洋鳕干扰素‑γ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者蛋白的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序列同源性达80%以上的序列。本发明重组酵母工程菌可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通过食物链的方式将目的蛋白传递到仔稚鱼体内,显著提高太平洋鳕IFN‑γ的半衰期,降低了干扰素制备及纯化成本,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免疫增强作用,该用药方法及功能蛋白的开发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动物疾病预防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太平洋鳕干扰素-γ蛋白、基因、重组质粒、重组酵母工程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期间的疾病预防治疗亦变得愈加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不但防治效果差,而且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免疫学角度开展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研究,即通过服用免疫添加剂来提高养殖鱼类的免疫机能,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状态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血清半衰期短、机体内容易发生降解、成本高等问题。目前鱼类养殖业使用干扰素防治疾病发生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注射、浸浴和口服。不同防治方法疗效差别较大,注射免疫方式能够使鱼类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而口服和浸浴两种免疫方式几乎不能显示出免疫保护效果。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实施注射免疫过于耗时耗力,即便口服和浸浴两种方式也需要巨量的干扰素。这些难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干扰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所以如何降低干扰素在鱼类消化吸收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干扰素生物学活性,降低制备成本对养殖鱼类病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太平洋鳕干扰素-γ蛋白、基因、重组质粒、重组酵母工程菌及其应用。该重组酵母工程菌可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通过食物链的方式将目的蛋白传递到仔稚鱼体内,显著降低了干扰素制备及纯化成本,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免疫增强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平洋鳕干扰素-γ蛋白,该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或者蛋白的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序列同源性达80%以上的序列。
本发明该提供了编码上述太平洋鳕干扰素-γ蛋白的基因。
作为优选,太平洋鳕干扰素-γ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者基因的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序列同源性达80%以上的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扩增上述基因的引物序列,上游引物如SEQ ID NO:3所示,下游引物如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该提供了一种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包含上述太平洋鳕干扰素-γ基因。
作为优选,重组质粒的载体为pGAPZ-A表达载体。
本发明该提供了一种重组酵母工程菌,重组酵母工程菌包含上述重组质粒。
作为优选,重组酵母工程菌的宿主菌为毕赤酵母。
酵母菌在水产养殖中可作为饵料添加剂使用,可增加养殖鱼类的免疫能力。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作为真核表达系统之一,其对蛋白的表达后期修饰和空间的正确折叠比较适中。再者,毕赤酵母本身是一种益生菌,生物安全性好,生物背景清晰。本发明使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含有太平洋鳕IFN-γ基因的pGAPZ-A载体重组至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将该酵母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入到鱼饲料中,减少了干扰素在投喂和鱼类吸收过程中的损耗,使鱼类获得抗病毒能力,增强其免疫保护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重组酵母工程菌的宿主菌为毕赤酵母GS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未经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81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