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加工炼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67862.2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3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亚华丽;刘宝玉;周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华虹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56 | 分类号: | B29B7/56;B29B7/58 |
代理公司: | 滁州创科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7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053500 河北省衡***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橡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橡胶加工炼胶设备,包括两个对立设置的支架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架之间并相对设置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之间形成炼胶间隙,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辊筒相对设置的预压辊筒,所述预压辊筒与两个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预压辊筒与第一辊筒之间形成预压间隙,在所述第一辊筒的转动方向上,所述预压间隙位于所述炼胶间隙的上游,所述预压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炼胶间隙的宽度。本发明,在初始进行包辊塑炼时,也可保持两辊筒具有较小的辊距,保持对胶料具有较好的挤压力和剪切力,不需要后期再次缩小两辊筒的辊距,或者可减少多次缩小辊距的次数,从而能够大大减少塑炼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加工炼胶设备。
背景技术
橡胶加工,是将橡胶制成橡胶制品的工艺过程。各种橡胶制品加工的基本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或压出(即挤出)、成型和硫化等基本工序。塑炼则是橡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塑炼过程是使橡胶大分子链断裂,分子链由长变短而使分子量分布均匀化的过程,可降低生胶分子量和粘度以提高橡胶的可塑性。
现有技术中,塑炼时所用的炼胶设备包括开放式炼胶机和密闭式炼胶机,其中,开放式炼胶机结构简单,使用更加广泛。开放式炼胶机属于机械塑炼法,即低温塑炼法,其包括两个暴露的辊筒,两个辊筒相对回转,胶料放置在两个辊筒之间的辊筒间隙中,使两个相对回转的辊筒对胶料产生挤压、剪切作用力,经过两个辊筒的多次捏炼,将橡胶内部的大分子链打断,使胶料内部的各种成分掺和均匀,而最后达到炼胶的目的。
该开放式炼胶机的炼胶方式包括薄通塑炼法和包辊塑炼法,薄通塑炼法不需要将胶料包覆辊筒,胶料从两辊筒间隙中挤出后直径掉落到接料盘,之后将胶料旋转90°,重新放入两个辊筒之间,该方法中两辊筒的辊距控制在0.5-1mm,对胶料的剪切力较大,塑炼效果更好,所得塑炼胶的可塑性较高且均匀,但是劳动强度较大,操作不方便;包辊塑炼法中,可以将从辊筒间隙中挤出的胶料包覆在辊筒上,然后胶料随着辊筒的转动重新返回辊筒间隙中,进而胶料可在两辊筒间自动进行反复挤压和剪切,该方法塑炼操作方便,劳动强度较低,可克服薄通塑炼法的缺陷。
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包辊塑炼法,虽然操作更方便,劳动强度更低,但是为了使胶料方便包覆在辊筒上,使得在初始塑炼时,两辊筒的辊距较大,一般控制在5-10mm,导致对胶料的挤压力和剪切力较小,而为得到最终的可塑性较好的塑炼胶,需要后期再一次或者多次的缩小两辊筒的辊距,该方式无疑增加了塑炼时长,工作效率偏低,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加工炼胶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加工炼胶设备,包括两个对立设置的支架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架之间并相对设置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之间形成炼胶间隙,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辊筒相对设置的预压辊筒,所述预压辊筒与两个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预压辊筒与第一辊筒之间形成预压间隙,在所述第一辊筒的转动方向上,所述预压间隙位于所述炼胶间隙的上游,所述预压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炼胶间隙的宽度。
上述的橡胶加工炼胶设备,所述预压辊筒与第二辊筒传动连接。
上述的橡胶加工炼胶设备,所述预压辊筒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辊筒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第一链条传动连接。
上述的橡胶加工炼胶设备,所述预压辊筒的顶部高度高于第一辊筒的顶部高度。
上述的橡胶加工炼胶设备,所述预压辊筒和第二辊筒的直径均小于第一辊筒的直径。
上述的橡胶加工炼胶设备,所述预压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设置有阻挡带,所述阻挡带、第一辊筒、预压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合围成缓存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华虹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华虹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7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