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电缆分类打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7851.4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9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张平;储刘生;潘晓妹;杨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富悦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3/04 | 分类号: | B65B63/04;B65B11/04;B65B61/06;B65B55/00;B08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电缆 分类 打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分类打包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侧板,侧板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打包机构和第二打包机构,第一打包机构、第二打包机构均包括转轴,且转轴的中部转动设置有第一打包辊和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打包辊;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设置多个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滚筒。本发明内,第一打包机构与第二打包机构相互结合可对不同尺寸规格的电线电缆进行同步缠绕,两组打包辊可推进或拉远二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解决了因长度不同的电线电缆在缠绕时所产生混杂的现象,保障后期的打包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包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线电缆分类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的组成由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缆打包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一、电线电缆的种类、尺寸以及长短程度皆不同,则使用同一种绕线筒会造成后期电线电缆的脱落,进而增加后期打包的复杂性;二、电线电缆在打包之前所进行的缠绕处理的过程中,部分电线电缆会拖在地面上,因而会携带灰尘与杂物,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后期的打包效果,以及后期销售时所呈现的美观程度;三、通过打包膜进行对电线电缆进行包覆时,通常需要人工将其裁断,此种方式及其耗时耗力,而且处理覆膜的切口因切割时所使用的力度不一,则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影响后期整体的美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电线电缆分类打包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电线电缆分类打包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打包机构和第二打包机构,所述第一打包机构、第二打包机构均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安装板的一侧,且转轴的中部转动设置有第一打包辊和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打包辊;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设置多个第一电机,多个所述第一电机位于转轴的一侧,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中部设有包膜,所述滚筒的位置与第一打包辊、第二打包辊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对接座,对接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传动带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主动轮与第一传动带的一端相互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中部分为两个限位槽,且驱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侧板,且驱动轴的一端与第一打包机构的一端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中部设有的限位槽与第二传动带相互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二打包机构的一端相互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的中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横杆与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位于横杆的一侧,且横杆的顶部两侧均设有清洁头,底板的一端倾斜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位于所述横杆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清洁头中部固定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固定设有若干刮片,若干所述刮片围绕伸缩件呈圆形设置,且刮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条。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组支撑件,两组支撑件均位于两个第一电机的一侧,且支撑件的一端竖向设置一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中部活动设置有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的一端预设有多个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件的一端底部通过连接孔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横向水平放置,且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中部活动设置有第二移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富悦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富悦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78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