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传感器监测、采集并反馈参数的脱硫脱硝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6082.6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9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海;葛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绿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传感器 监测 采集 反馈 参数 脱硫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监测、采集并反馈参数的脱硫脱硝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前处理塔和后处理塔,所述前处理塔基于喷氨实现烟气脱硫脱硝,所述后处理塔基于吸附实现烟气脱氨,且所述后处理塔内固定有多个第一多孔板,并基于多个第一多孔板分隔形成多个吸氨通道;输气管,连接于所述前处理塔的出气侧与后处理塔的进气侧之间,并用于将脱硫脱硝后的烟气送入所述后处理塔中;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输气管上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通过进气管的烟气中的氨气浓度,且所述后处理塔根据氨气浓度调控吸氨通道的开启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传感器监测、采集并反馈参数的脱硫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活性炭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大多是在入口烟气或者脱硫床层后的烟气中喷氨,烟气和氨混合后,进入活性炭床层,烟气中的NOX和喷入的氨气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2和水,从而达到脱硫脱硝的目的。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烟气脱硝率,一般是增加喷氨量,而单纯增加喷氨量虽然在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脱硝效率,但同时会造成一部分氨不能及时被活性炭吸附,由此产生氨逃逸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传感器监测、采集并反馈参数的脱硫脱硝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传感器监测、采集并反馈参数的脱硫脱硝系统,包括:
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前处理塔和后处理塔,所述前处理塔基于喷氨实现烟气脱硫脱硝,所述后处理塔基于吸附实现烟气脱氨,且所述后处理塔内固定有多个第一多孔板,并基于多个第一多孔板分隔形成多个吸氨通道,每个所述吸氨通道内均填充氨气吸附剂,且氨气吸附剂不可穿过第一多孔板,所述氨气吸附剂在吸氨通道开启时流动更换,且氨气吸附剂的流动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垂直;
进气管,连接于所述前处理塔的进气侧,并用于向所述前处理塔内输入待处理的烟气;
输气管,连接于所述前处理塔的出气侧与后处理塔的进气侧之间,并用于将脱硫脱硝后的烟气送入所述后处理塔中;
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后处理塔的出气侧,并用于将脱氨后的烟气排出;
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输气管上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通过进气管的烟气中的氨气浓度,且所述后处理塔根据氨气浓度调控吸氨通道的开启数量。
优选的,在所述前处理塔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脱硫床层、雾化喷氨机构、活性炭脱硝床层和除雾干燥床层。
优选的,在所述前处理塔的一侧连接有供氨组件,所述供氨组件包括氨水泵和氨水罐,所述氨水泵连接于雾化喷氨机构与氨水罐之间,并用于按预设的喷氨量将氨水罐内储存的氨水送入雾化喷氨机构中。
优选的,在所述前处理塔的底部设有氨水回收区,所述进气管位于氨水回收区与脱硫床层之间,且氨水回收区与氨水罐之间连接有导水管。
优选的,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通过进气管的烟气中的NOX浓度,且所述供氨组件根据NOX浓度调控前处理塔内的喷氨量。
优选的,在所述后处理塔顶部设置有进料仓,且所述进料仓用于向各个吸氨通道内导入未吸附氨气的氨气吸附剂;在所述后处理塔底部设置有回收仓,且所述回收仓用于承接从处于开启状态的吸氨通道中排出的已吸附氨气的氨气吸附剂。
优选的,所述氨气吸附剂采用新鲜活性炭、酸性活性炭、改性多孔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改性多孔氯化钙由工业无水的氯化钙盐粉末、硅溶胶、膨胀石墨、去离子水和工业乙醇混合制备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绿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绿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6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