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地轨道下空间堆热管辐射器传热特性分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66037.0 申请日: 2021-09-13
公开(公告)号: CN113779723B 公开(公告)日: 2022-12-09
发明(设计)人: 王成龙;金钊;张大林;秋穗正;田文喜;苏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G06F30/17 分类号: G06F30/17;G06F30/20;G06F119/08
代理公司: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代理人: 何会侠
地址: 710049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轨道 空间 热管 辐射器 传热 特性 分析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近地轨道下空间堆热管辐射器传热特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空间堆运行轨道高度、倾角和周期,确定辐射器结构与初始参数,输入热管热源和热阱温度,设定计算时间;

步骤2:对辐射器的热管及焊接在热管上的翅片划分控制体,热管沿径向和轴向划分控制体,翅片沿热管轴向及垂直于热管方向划分控制体,初始时刻对每个控制体设定同一温度;

步骤3:对当前时刻热管进行传热计算,计算热管管壁、吸液芯及蒸汽腔温度随时间变化率;

热管由管壁、吸液芯及蒸汽腔组成,对热管的传热计算包括管壁导热,吸液芯流动换热,及蒸汽腔的流动换热,其传热方程如下:

管壁区域

吸液芯区域:

蒸汽区域:

式中:

Cw——管壁区域体积热容/J·m-3·K-1

Ceff——吸液芯有效体积热容/J·m-3·K-1

Cv——蒸汽区域体积热容/J·m-3·K-1

Tw——管壁温度/K

Tws——吸液芯温度/K

Tw——管壁温度/K

T——蒸汽温度/K

t——时间/s

x——吸液芯、管壁径向坐标/m

y——吸液芯、管壁轴向坐标/m

z——蒸汽区域轴向坐标

ε——吸液芯等效系数

Keff——吸液芯等效导热系数/W·m-1·K-1

Kl——工质导热系数/W·m-1·K-1

Ks——吸液芯导热系数/W·m-1·K-1

T+——气液界面温度/K

Rr——气液表面相变热阻/K·W-1

Rz——蒸汽腔轴向热阻/K·W-1

步骤4:计算当前时刻太阳辐射热流密度;

太阳辐射热流密度与空间堆所处位置有关,空间堆沿近地轨道运行至不同位置,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阳光照射;太阳光与空间堆相对位置由下式(5)-(11)计算:

太阳光与轨道面夹角:

siniθ=cosisinIsinψ+sinisinΩcosψ-sinicosIcosΩsinψ (5)

计算坐标系相角:

cosΦ=cosi'cosθ (6)

计算坐标系飞行器主轴赤经纬:

δn=arcsin[sini'sin(π+θ)] (7)

sinαn=tanδn/tani (8)

cosαn=cos(π+θ)/cosδn (9)

计算坐标系太阳角:

cosψs=cosδncos(αn-π/2) (10)

卫星坐标系太阳赤经:

cosλs=-cosΦ/sinψs (11)

太阳辐射热流密度:

φ1=cosβs=cosψssinφacos(λas) (12)

iθ——太阳光与卫星轨道面夹角/°

i——运行轨道倾角/°

i'——计算坐标系下运行轨道倾角/°,i'=-iθ

I——黄赤交角/°

Ψ——太阳黄经/°

Ω——升交点赤经/°

θ——会日点至卫星地心角距/°

αn——卫星主轴赤经/°

δn——卫星主轴赤纬/°

Ψs——计算坐标系上太阳角/°

λs——卫星本体坐标系太阳赤经/°

φ1——太阳辐射角系数

b——翅片宽度/m

Q——太阳辐射热流密度/W·m-2

S——太阳常数,S=1353(±21)W·m-2

Φ——坐标系相角/°

x0——翅片起始坐标/m

xe——翅片终止坐标/m

上式中在计算出太阳光与空间堆相对位置,利用式(12)-(13)即能得到太阳辐射热流密度;

步骤5:计算当前时刻翅片温度随时间变化率

对于翅片,排出热量由三部分组成,为翅片两侧辐射换热、焊接与热管部分的翅片散热、裸露的热管散热;对翅片模型的求解主要考虑翅片外侧与外部环境、热管冷凝段换热,翅片内侧与上下端散热及翅片内侧间换热,利用步骤4求得的太阳辐射热流密度,得到如下控制方程:

式中:

T——翅片微元体温度/K

ε——黑度

Tcon——热管冷凝段根部温度/K

Tout——为外部环境温度/K

λ——翅片导热系数/W·m-1·K-1

b——翅片厚度/m

fo1——翅片外侧与外部环境的辐射角系数

fo2——翅片外侧与热管冷凝段辐射角系数

fi1——翅片内侧与外部环境辐射角系数

fi2——翅片自辐射角系数

σ——玻尔兹曼常数,σ=5.67×10-8W·m-2·K-4

Q——太阳辐射热流密度/W·m-2

步骤6:利用吉尔算法求解下一时刻的热管及翅片温度参数,循环计算直到达到设定时间循环计算直到达到设定时间;

由于辐射器热管及翅片各部分划分为控制体,则存在一系列的传热控制体,因此有一系列一阶线性方程,离散后,方程转化为带有初值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统一体形式为:

根据求解出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吉尔算法将重复计算迭代求解得到当前时刻热管及翅片的温度值,计算完成后进行下一时刻计算;最终通过步骤3-5计算至设定时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60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