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深圆形基坑半逆作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5419.1 | 申请日: | 2021-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8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如成;龚振宇;杜学才;张文涛;胡开富;杨红霞;张细宝;徐前卫;聂子栋;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4;E02D19/10 |
代理公司: |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 代理人: | 周松华;孙建霞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基坑 半逆作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深圆形基坑半逆作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土方开挖前进行降水施工;水位降至设计深度后,将竖井土方开挖至设计深度,然后分两层依次施作冠梁;冠梁施工完成后继续往下进行土方开挖,并逐层施作内衬;土方分层开挖与人工凿毛地下连续墙穿插进行,凿毛地下连续墙结束后,进行基底处理、垫层施工、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并一次浇筑成形。本发明基于“整体逆作,局部顺作”思路,开挖一段后分两段进行内衬施工,利用工序衔接缩短混凝土的等强时间,能够有缩短工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深圆形基坑半逆作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成必然趋势。然而,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却日趋复杂,开发和建造这些地下空间和设施,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大规模的深开挖。同时基坑工程正朝着规模更大、开挖深度更深、周边环境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类大而深的基坑工程,传统的顺作法和逆作法技术难以达到如下目的: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缩短基坑工期的目的,降低工程造价。具体地说,传统顺作法往往需要内支撑体系,对于深大基坑,支撑用量很大,安装和拆除支撑既费时又不经济;支撑作为临时结构,刚度有限,其控制围护结构位移的能力有限,且难以解决施工空间局促的困难;而传统逆作法考虑在结构上开设若干有限个施工孔供土方和材料进出,基坑施工速度极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深圆形基坑半逆作施工方法,目的是通过“顺逆结合”的施工方法,既保证施工安全,同时缩短施工工期和节约工程造价。
本发明超深圆形基坑半逆作施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土方开挖前进行降水施工,每层土方开挖前通过设在坑内的三口降水管井抽水,降低基坑内的地下水位;
(2)水位降至设计深度后,将竖井土方开挖至设计深度,然后分两层依次施作冠梁;
破除锁口圈梁范围内及基坑表层地面,挖除锁口圈梁土方至锁口圈梁垫层底,分两次挖除基坑内土方至冠梁垫层底,同步凿除导墙、地下连续墙浮浆墙顶混凝土至设计墙顶标高;
(3)冠梁施工完成后继续往下进行土方开挖,并逐层施作内衬;
土方开挖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原则,逐层下挖,同步进行凿毛、侧墙抗剪钢筋剥离调直和部分侧墙和暗梁抗剪钢筋植筋工序;
(4)凿毛地下连续墙结束后,进行基底处理、垫层施工、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并一次浇筑底板成形。
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降水施工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坑内水位,控制基坑内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开挖面以下2m,不得超降。
所述步骤(2)中,分两层依次施作冠梁,第一层冠梁钢筋高2m,预留甩茬侧墙钢筋,进行冠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凿毛第一层冠梁混凝土后,进行第二层冠梁钢筋安装,同步进行锁口圈梁钢筋安装,验收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
所述步骤(3)中,土方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具体是竖向整体分节,单节竖向分层、水平分块、留土护壁、限时完成,每一层采取对称方式进行,由中间向两侧,逐段逐层开挖。
所述步骤(4)中,一次浇注采用龙门吊提升料斗,布料机对称、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完成整个底板浇筑后,最后进行上剩余部分内衬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合了顺作施工及逆作施工的特点,提出了半逆作施工的技术路线;
传统的顺作法施工具有施工简单、快捷、经济的优点,但同时具有着扰动大、变形大的缺点;而传统的逆作法施工具有安全、变形小的优点,但同时具有着工期长、成本高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54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