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防盗蝶阀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7510.9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滨;吴承艺;吴景温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秀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F16K31/46;F16K31/53;F16K1/22;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防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防盗蝶阀,属于蝶阀技术领域,该改进型防盗蝶阀,包括底板;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第一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菱形杆,菱形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以及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转动轴承、第四齿轮、第一工字轮、第四转动轴承、第二工字轮、连接带、第八转动轴承和驱动部件,第二齿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齿轮的下端,第二转动轴承固定连接于转轴的下端,第四齿轮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三齿轮的圆周表面,通过设有的转动机构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设备的转动功能,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设备的自动进行开启与关闭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蝶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防盗蝶阀。
背景技术
蝶阀适用在石油、化工、水电、给排水、冶炼、能源等工程系统中输送各种腐蚀性、非腐蚀性流体介质的管道上,可用于调节和截断介质的流动。目前,国内生产的蝶阀通常采用蜗轮传动和把手传动两种方式,其中以把手传动的中、小口径蝶阀在市场上较为普及,如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200820141871.5的“蝶阀手柄”,就是一种适于把手传动蝶阀的手柄结构,它主要是由阀体、阀座、蝶板、阀杆、手柄和扳手等构成。然而,这种传动方式的蝶阀手柄都是缺少防盗功能的,阀门安装在管道系统中时容易遭到人为打开,无法保护管道内介质被人窃取而引起大量的流失,造成用户单位的经济损失。
现有的防盗蝶阀存在无法自动开关阀片功能,同时因为焊接防护的自动蝶阀虽然防盗但却无法在自动器件损坏时进行维修操作,导致自动化效果差,降低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防盗蝶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自动开关阀片功能和不方便进行拆卸维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防盗蝶阀,包括:
底板;
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菱形杆,所述菱形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以及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转动轴承、第四齿轮、第一工字轮、第四转动轴承、第二工字轮、连接带、第八转动轴承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齿轮的下端,所述第二转动轴承固定连接于转轴的下端,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三齿轮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工字轮固定连接于第四齿轮的下端,所述第四转动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一工字轮的下端,所述第二工字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底板的上端,所述连接带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一工字轮和第二工字轮的圆周表面,所述第八转动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二工字轮内,所述驱动部件设于第二齿轮的圆周表面以实现其转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第一转动轴承、转杆、第一齿轮和固定组件,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块的上端,所述第一转动轴承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杆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转杆的圆周表面,所述固定组件设于电机的下侧以实现其固定。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限位块、第一圆形槽、第二圆形槽和螺栓,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块的上端,所述限位块的下端与第三齿轮相匹配,所述第一圆形槽开设于第二固定块的上端,所述第二圆形槽开设于第二固定块的上端,所述第一圆形槽与第二转动轴承相匹配,所述第二圆形槽与第四转动轴承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八转动轴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护壳。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护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层矩形盒,所述连接柱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轴承,所述第五转动轴承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涡轮。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涡轮与下层矩形盒相匹配,所述涡轮的圆周表面啮合转动连接有涡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秀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永秀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75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土地区开槽埋管结构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AI智能降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