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区开槽埋管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7471.2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崔传志;李秦;韩杰;林海涛;袁大伟;周立棚;苗青青;金伟;葛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F16L1/06;E02D3/12;E02D5/02;E02D5/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汇和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5 | 代理人: | 陈江 |
地址: | 23611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开槽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软土地区开槽埋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施工准备:
勘测确定围护板桩(1)和管道(2)的位置,制备施工材料和装置;
步骤二、围护板桩(1)与后压浆管(3)连接:
打设围护板桩(1),在后压浆管(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压板连接板(4),将后压浆管(3)通过压板连接板(4)固定在围护板桩(1),沿后压浆管(3)的管壁开设管壁溢浆孔(5);
步骤三、围护板桩与补强锚桩打设:
在勘测确定的管道(2)布设轴线的两侧各设置一排围护板桩(1)和一排补强锚桩(9),并在同一侧的围护板桩(1)与补强锚桩(9)之间设置桩间拉筋(10),在两排围护板桩(1)之间开挖管道布设槽(11),并在管道布设槽(11)的底部设置压重气囊(12),通过外部压灌泵体向压重气囊(12)内吹填气囊填充体(13);
步骤四、第一内撑梁与第二内撑梁布设:
在两排围护板桩(1)的内侧设置两排连板定位槽(14),将第二内撑梁(15)和第一内撑梁(16)设置在互为左右镜像的两排连板定位槽(14)之间,在第二内撑梁(15)与第一内撑梁(16)之间设置撑梁控位体(17),在第一内撑梁(16)的下表面沿管道布设槽(11)纵向方向设置支撑挂梁(18);
步骤五、管道滑移吊装:
将移管吊架(19)安装在第一内撑梁(16),其中,移管吊架(19)的上部通过移管滚轮(20)与支撑挂梁(18)连接,移管吊架(19)的侧面通过移管拉索(25)与外部卷拉设备连接,移管吊架(19)自上而下包括依次连接的落管控位体(21)、吊索侧板(22)、柔性吊索(23),沿管道布设槽(11)的纵向布置若干充浆囊袋(24),先采用外部吊装设备将管道(2)吊设至柔性吊索(23)上,再通过移管拉索(25)使管道(2)沿支撑挂梁(18)移动至设定位置,然后通过落管控位体(21)将管道(2)下落至管道布设槽(11)的槽底;
步骤六、管道稳固定位:
排出压重气囊(12)内部的气囊填充体(13),取出压重气囊(12),在围护板桩(1)与管道(2)之间设置管顶定位体(26),先通过管顶定位体(26)的弧板调位栓(27)及侧压弧板(28)限定管道(2)的位置;
步骤七、管周填充体施工:
使箱梁连接筋(32)的上部通过移箱滚轮(33)与支撑挂梁(18)连接,在箱梁连接筋(32)的侧面设置移位拉索(39),通过移位拉索(39)控制储料箱(34)的位置,箱梁连接筋(32)的下部连接储料箱(34),储料箱(34)内填充有松散堆积体(36),将储料箱(34)中的松散堆积体(36)填充至管道(2)的管周从而形成管周填充体(38);
步骤八、填隙注浆体与轻质封闭层施工:
管周填充体(38)施工完成后,解除管道(2)约束,通过压浆管向管周土体(40)压浆,形成填隙注浆体(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开槽埋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围护板桩(1)的底端设置沉管压板(6),并使沉管压板(6)下表面的沉管凸隼(7)与压板连接板(4)上表面的凸隼连槽(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开槽埋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内撑梁(16)、第二内撑梁(15)的两端均设置撑梁连接板(42),将撑梁连接板(42)与连板定位槽(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开槽埋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内撑梁(16)呈上凸的拱形,第二连接梁呈下凸的拱形,撑梁位控体连接在第一内撑梁(16)、第二连接梁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开槽埋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压重气囊(12)设有两排,每排压重气囊(12)分别抵靠在围护板桩(1)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土地区开槽埋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撑梁控位体(17)采用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内撑梁(15)和第一内撑梁(16)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74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故障告警诊断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防盗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