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5823.0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9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净;吴陈钰;陶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活性炭 油气 吸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装置,包括筒体,连接盖板和料槽;筒体顶部为开口状,筒体顶部设有向筒外延伸的连接环;连接盖板放置在连接环上,连接盖板和连接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筒体的筒壁上设有支撑底环,支撑底环为焊接在筒壁上的一圈不锈钢圈;连接盖板上含有气体进口,连接盖板中央设置单头内丝;料槽为圆形笼屉状,料槽包括开孔的第二底板,料槽筒体和顶环;本装置包括多个料槽,由下至上层层堆叠,最下面一层料槽压在支撑底环上;在支撑底环与装置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气体出口,接口处使用单头内丝。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多层活性炭的叠加,使得该装置对复杂的混合气体的吸附有着良好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模拟油气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已存在多种与此装置类似的活性炭吸附装置,但大多都应用于工业上,制造复杂麻烦,因而在实验室里难以应用于新型活性炭的大量模拟吸附实验。如专利号为:CN202021399624.2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有几个缺点:1、结构复杂,不利于实验室缩小化、规模化生产,且操作较为复杂。2、该装置接口繁多,不利于实验室操作时要求的高密闭性。3、该装置使用卡槽来固定吸附层,不利于单层料槽的密闭性。4、该装置并未配备有可以安装多种测量仪器的接口,不适用于实验室数据的测量。
目前实验室大多用玻璃仪器如冷阱、洗气瓶作为实验气体的吸附装置,该种装置容易损坏且吸附量较小,而且工业上应用的吸附装置不能较好的测量模拟工业环境中的运行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装置,以解决缺少实验室大型活性炭吸附装置和现有装置不能较好的测量模拟工业环境中的运行参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负载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装置,包括筒体,连接盖板和料槽;
所述筒体顶部为开口状,筒体顶部设有向筒外延伸的连接环;
连接盖板放置在连接环上,连接盖板和连接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筒体的筒壁上设有支撑底环,支撑底环为焊接在筒壁上的一圈不锈钢圈;
连接盖板中央设置第一单头内丝,所述第一单头内丝为气体进口;
所述料槽为圆形笼屉状,料槽包括开孔的第二底板,料槽筒体和顶环,开孔的第二底板用来承接颗粒状与块状的活性炭层;
所述负载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装置包括多个料槽,由下至上层层堆叠,最下面一层料槽压在支撑底环上;
在筒体的筒壁上还安装有第二单头内丝和内丝接口,位于支撑底环与装置底部之间的位置上;第二单头内丝和内丝接口位于圆形两端的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二单头内丝为气体出口;
所述内丝接口用于安装测量设备。
进一步的,连接盖板与连接环之间还设有橡胶底用来对筒体内部起到密封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环(4)还包括橡胶垫,附在不锈钢圈上,起到密闭作用。
进一步的,负载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装置底部有50cm的控制高度,承接气流冲击导致的碎屑与气体中的杂质,使之不堵塞气体出口。
进一步的,连接盖板为漏斗状。
进一步的,所述料槽层与层之间用胶条对应压好。
本发明的一种负载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多层活性炭的叠加,使得该装置对复杂的混合气体的吸附有着良好的适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5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