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测温线夹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4923.1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9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陈伟卫;黄仁安;祁凯灵;胡昌发;韩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G01K1/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256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测温 | ||
1.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有螺纹套(6),所述螺纹套(6)可套在变压器桩头上,所述螺纹外壳(1)位于螺纹套(6)的一侧设有两个可将螺纹套(6)固定在变压器桩头上的螺栓(7),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一可将导线插入外壳(1)内的空腔;
检测机构(2),所述检测机构(2)安装在外壳(1)的一侧,导线穿过检测机构(2),所述检测机构(2)可通过导线的电磁感应线接电;
锁紧机构(3),所述锁紧机构(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所述锁紧机构(3)均安装在外壳(1)内,所述锁紧机构(3)可将导线锁紧在外壳(1)内,
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安装在外壳(1)外侧的检测壳(21),所述检测壳(21)的内部设有可将导线电流形成的磁场转化为感应电流的合金片(23),所述检测壳(21)的内部设有与合金片(23)连通的微型传感器(22),所述传感器(22)可将感应温度信号传递至变电箱内的无线采集导轨式主机RS48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3)包括安装在外壳(1)内的螺纹杆(30),所述螺纹杆(30)的顶部呈六角状,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可向导线压紧的压板(31),所述螺纹杆(30)的底部设有将压板(31)挤压至导线表面的挤压盘(32),所述挤压盘(32)呈内凹状,所述螺纹杆(30)的顶部设有限制螺纹杆(30)扭转力的扭转机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盘(32)的顶部设有限位环(33),所述螺纹杆(30)的底部设有可在限位环(33)内转动的转动盘(34),所述转动盘(34)呈碟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机构(4)包括开设于螺纹杆(30)顶部的多个限位槽(41),多个所述限位槽(41)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限位槽(41)内设有与限位槽(41)相适配的橡胶块(42),所述橡胶块(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43),所述转动块(43)呈外六角状,所述转动块(43)与螺纹杆(30)之间设有可防止转动块(43)与螺纹杆(30)之间磕碰的橡胶圈(4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杆(30)的表面均设有齿轮(45),两个所述齿轮(45)之间相互啮合,两个所述螺纹杆(30)的螺旋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2)的底部设有被压紧的弹簧(24),所述弹簧(24)可将传感器(22)和合金片(23)支撑在检测壳(2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辅助机构(5),所述辅助机构(5)可在导线被挤压时同步顶出将导线呈错位式挤压,所述辅助机构(5)包括安装在外壳(1)内部的三个顶盘(51),三个所述顶盘(51)的底部均设有贯穿外壳(1)的连接柱(52),位于两侧的所述顶盘(51)的高度与位于中间顶盘(51)的高度不同,当导线被压板(31)挤压时,位于两个的顶盘(51)会被下压,位于中部的顶盘(51)会被顶起,进而形成错位挤压将导线压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5)还包括安装在位于两侧顶盘(51)底部的两个转动杆(53),两个所述转动杆(53)的一端分别搭接在两侧连接柱(52)的底部,位于中部的所述连接柱(52)底部设有轨道(54),两个所述转动杆(53)的另一端均设有滚轮(55) ,所述滚轮(55)位于轨道(54)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将导线内部积水排出的排水槽(8),所述顶盘(51)与连接柱(52)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排水槽(8)的通道(9),所述通道(9)连通外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测温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51)的顶部设有多个成等距分布的凸块(56),所述凸块(56)可抵接在导线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49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