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4667.6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7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唐思敏;刘亚雷;许泽昊;李亦舒;赵一淳;方媛媛;叶啸天;阳广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7/0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叶帅东 |
地址: | 31600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污泥 性能 循环 自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反应器本体包括内外套设的短程硝化室和厌氧氨氧化室,二者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反应器本体的顶部配置可拆卸的双层具孔挡板;短程硝化室顶部设有布水器底部设有曝气器;布水器有气水分流组件,气水分流组件包括T型进水管和通气管,T型进水管的出水口设于双层具孔挡板的内部,通气管与T型进水管的出水口相连通;厌氧氨氧化室的顶部配置有设于双层具孔挡板内部的污泥截留组件;双层具孔挡板的顶部配置有溢流堰,溢流堰与出水管相连通。本发明污泥颗粒化程度高、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度高、脱氮效率高、反应系统运行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脱氮原理,污水脱氮工艺一般分为物化法、生物法两种方式。在物化法中,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对氨氮去除率高,对氨氮、亚硝、有机氮并不能选择性吸附去除。生物脱氮使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生物脱氮的主要机理是利用氨化细菌的氨氮化作用,以及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硝化和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的目的。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为了使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形成性对独立的环境,通常会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反应器内完成生物脱氮
公布号为CN 113233596 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连续流短程硝化/内源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工艺处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方法,中晚期垃圾渗滤液进入AOA连续流反应器以A/O/A方式运行,通过PN/A-ED/A组合工艺实现总氮去除。厌氧段微生物吸收进水中外碳源储存为细胞内碳源,好氧段发生短程硝化,将进水中的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态氮;缺氧段首先进行厌氧氨氧化作用产生部分硝态氮,硝态氮通过内源短程反硝化作用还原为亚硝态氮,为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亚硝态氮。该申请通过连续流反应器实现中晚期垃圾渗滤液95.3%的总氮去除,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等高氨氮废水的深度脱氮处理。
授权公告号为CN 103755026 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折流板内循环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的内腔自下而上设有排泥单元、回流布水单元、内循环反应单元、三相分离单元、出水单元,排泥单元包括设置在反应器本体底端用于与外界连通的排泥口;回流布水单元包括兼做反应器本体部分底板的回流折板、安装在回流折板上的均匀布水器;内循环反应单元由竖直折流板和Z形折流板自左向右依次分隔为厌氧反应区、时期缓冲区、微氧反应区三个隔室;出水单元包括出水槽出水口,出水槽通过出水口与外界连通。该发明采用Z形折流板的设计,结构紧凑,传质和混合性能优,利于形成和维持颗粒污泥,脱氮效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颗粒化程度高、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脱氮效率高、反应系统运行稳定的一体式的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强化污泥持留性能的内循环自养脱氮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包括内外套设的短程硝化室和厌氧氨氧化室,短程硝化室通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厌氧氨氧化室相连通;第一通孔设于短程硝化室侧壁的中部,第二通孔设于短程硝化室侧壁的底部;反应器本体的顶部配置有可拆卸的双层具孔挡板;
短程硝化室的顶部配置有布水器,短程硝化室的底部配置有曝气器;布水器配置有气水分流组件,气水分流组件包括T型进水管和通气管,T型进水管的出水口设于双层具孔挡板的内部,通气管与T型进水管的出水口相连通;
厌氧氨氧化室的顶部配置有污泥截留组件,污泥截留组件设于双层具孔挡板的内部;双层具孔挡板的顶部配置有溢流堰,溢流堰与出水管相连通;出水管的底部与双层具孔挡板的顶部齐平。
进一步的,反应器本体为圆柱形,短程硝化室与厌氧氨氧化室同心设置,并且短程硝化室套设在厌氧氨氧化室的内部;双层具孔挡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层分隔板与下层分隔板,上层分隔板与下层分隔板均配置有筛孔,并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4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