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致伸缩式旋转振动收集利用装置及其收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3670.6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6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芳;董伟伟;常云龙;赵璐瑶;魏霖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H02J7/3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王聪耀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旋转 振动 收集 利用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磁致伸缩式旋转振动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复合悬臂梁为贴合在一起的铝合金基底(16)和铁镓合金(19)组成的一体结构,铝合金基底(16)的长度大于铁镓合金(19),铝合金基底(16)和铁镓合金(19)的一端对齐,铝合金基底(16)和铁镓合金(19)对齐的一端的端部为固定部,除固定部的部分为自由部;自由部的端部固定有质量块(17),自由部的铝合金基底(16)和铁镓合金(19)重叠部分缠有拾取线圈(4),拾取线圈(4)的两端接线头与转换器连接;固定部的端部夹持在夹持装置上,夹持装置固定于L型基座(15)长端的上表面,L型基座(15)长端下表面与圆形轮毂(7)上表面固定连接;L型基座(15)短端上部与支撑装置(2)固定连接,L型基座(15)与支撑装置(2)形成一端开口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两个侧面固定设置有矩形薄板(14),两矩形薄板(14)相对的内侧固定有永磁铁(8);圆形轮毂(7)下表面与法兰盘(9)固定连接;法连盘(9)与圆柱杆(10)固定连接;圆柱杆(10)与能转动的中心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伸缩式旋转振动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部的长度D为10mm,拾取线圈(4)以固定部与自由部的分界处为起绕点,向自由部端部方向缠绕,所绕线径为25mm,匝数为1400-1600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伸缩式旋转振动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装置包括倒T型支架(22)和长方体块(5),倒T型支架(22)底端固定在L型基座(15)长端上表面,自由部的端部夹在两个长方体块(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伸缩式旋转振动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矩形薄板(14)固定在框架结构的两个侧面的最佳预磁化场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伸缩式旋转振动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永磁铁(8)为尺寸相同的多块永磁铁叠放在一起组成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伸缩式旋转振动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器的电路为,第四电源电压(V4)正极与电感(L)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H1)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四二极管(D4)负极、第一二极管(D1)正极、第二二极管(D2)负极相连接;第一开关(H1)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H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开关(H2)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源电压(V4)负极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负极分别与第五二极管(D5)负极、第七二极管(D7)正极以及第一比较器(U1)正极、第三电容(C3)正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七二极管(D7)并联且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源电压(V1)正极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七电容(C7)正极、第一比较器(U1)正极、第二比较器(U2)负极相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七电容(C7)并联且同时与第四电源电压(V4)负极、第一电源电压(V1)负极、第二电源电压(V2)正极、第三电容(C3)负极、第四电容(C4)正极相连接;第三电容(C3)负极与第四电容(C4)正极、第一电源电压(V1)负极、第二电源电压(V2)正极相连接;第四电容(C4)负极与第四二极管(D4)正极、第一比较器(U1)负极、第二比较器(U2)负极相连接;第二电源电压(V2)负极与第六二极管(D6)负极、第八二极管(D8)正极相连接;第六二极管(D6)与第八二极管(D8)并联且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正极、第四电容(C4)负极、第一比较器(U1)负极、第二比较器(U2)负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负极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五电容(C5)正极、芯片(24)的IN、SHDN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正极、第七电容(C7)负极、第三电容(C3)负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电源电压(V1)负极、第二电源电压(V2)正极,第四电容(C4)正极相连接;第二电容(C2)负极和第二二极管(D2)正极、第五电容(C5)负极相连接;芯片(24)的OUT端与第六电容(C6)、第四电阻(R4)一端相连接;第六电容(C6)与第四电阻(R4)并联且同时与芯片(24)的GND端、第五电容(C5)负极、第二电容(C2)负极以及第二二极管(D2)正极相连接;第六电源电压(V6)正极与第一比较器(U1)负极和第二比较器(U2)正极相连接;第一比较器(V510)尖端和PI控制的第二比较器(U2)尖端分别与双向开关的第一开关(H1)、第二开关(H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源电压(V6)负极接地;第四电源电压(V4)与拾取线圈(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36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变速器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柔性拉力传感纤维绳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