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协同资源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2392.2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2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刚;李宽义;谭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C1/02 | 分类号: | C01C1/02;C04B7/24;C04B7/26;C04B7/28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340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焚烧 电解锰 协同 资源 方法 | ||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协同资源化方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按照一定比例分别计量投运到智能分散混合器中充分分散混合得到粉末状分散混合物料;再按一定比例要求将分散混合物料和熟化剂分别计量投入专用智能熟化反应器实施熟化过程,物料中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有害成分得到有效固化,同时物料中的氨氮转化为氨气得到充分释放,释放出来的氨气回收利用;熟化完成后的物料通过分筛、检测、包装得到商品混凝土添加剂,不合规格物料返回分散混合工序和/或熟化工序持续套用。
技术领域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协同资源化方法,涉及到电解锰渣高效清洁资源化及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效清洁资源化的协同治理技术,特别是涉及到电解锰渣与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协同资源化作为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助剂原料的技术方法;属固体废物高效清洁协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智能绿色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解锰渣是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是矿粉经过硫酸浸出后再经压滤固液分离产生的残渣。新鲜的电解锰渣为黑色泥糊状粉体物资,含水量27%左右,烘干后为粉末状物质。电解锰渣中主要有锰、可溶性盐类及其它固态矿物成分;电解锰渣中不仅含有大量的Mn2+和氨氮,同时含有Cu2+、Zn2+、Cd2+等重金属离子,浸出实验表明电解锰渣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二类)。
当前,我国电解锰平均产渣比为1:9;随着矿粉品味的不断降低,产渣比将逐渐降低。因此,锰渣产生规模量将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矛盾日益加剧!当前渣库积存总量多达约2亿吨,每年产生的锰渣在1000万吨以上;我国针对电解锰渣,当前电解锰企业普遍采用渣场(库)堆放处理的办法,电解锰企业将废渣输送到渣场筑坝湿法堆存,渣库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此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锰渣中各种污染物极易导致严重的区域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地质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太好的处理办法;如何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这些废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生活垃圾焚烧已是城市垃圾处理的主流方法。就我国而言,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予以治理生活垃圾的途径已基本得到了普及;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堆置或填埋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生活垃圾焚烧除产生炉渣外,还产生一定量飞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成分相对复杂,众多相关人士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相关成果,就其污染防治问题已经得到的相应的解决办法。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对于单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装置而言,产生量的比例并不太大,但随着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总体飞灰的产生量也成为一个可观的数字,长年累月持续运行也将会造成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开发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高效清洁资源化综合利用成为必要。
电解锰渣是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是矿粉经过硫酸浸出后再经压滤固液分离产生的残渣。新鲜的电解锰渣为黑色泥糊状粉体物资,含水量27%左右,烘干后为粉末状物资。电解锰渣中主要有锰、可溶性盐类及其它固态矿物成分;电解锰渣中不仅含有大量的Mn2+和氨氮,同时含有Pb、As、Cu、Zn、Fe等环境污染物元素,会造成环境污染。
基于上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的现实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协同资源化方法,进行解锰渣高效清洁资源化及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效清洁资源化的协同治理,特别是将电解锰渣与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协同资源化利用生产混凝土助剂;实现固体废物高效清洁协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智能绿色制造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对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变害为宝获得混凝土助剂造福人类。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23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