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电子后视镜自动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2356.6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9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祝敬海;卢伟;佟泊萱;徐俊;王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B60R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1 | 代理人: | 张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电子 后视镜 自动 调节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电子后视镜自动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底部一体注胶成型有PVC卡壳,且固定套的内部顶部通过胶水粘黏连接有橡胶垫,所述PVC卡壳的内部嵌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胶水粘黏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远离滚珠的一端通过胶水粘黏连接有调节盒。该车载电子后视镜自动调节机构,通过电子后视镜上的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对最佳的摆放位置角度进行多点距离定位,为后续的电子后视镜自动调节提高定位复位位置,从而实现后续的自动调节,通过转台和转盘的转动,可以将电子后视镜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进行角度位置上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电子后视镜自动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的行业标准与特性汽车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它的镜面、外形都颇有讲究,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不能够随意更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然而,现有的车载电子后视镜为了适应不同人员身高、坐姿和观看习惯大多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角度调节,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有较强的震动和颠簸,这样就会造成调节位置松动造成电子后视镜位置角度偏移的问题,从而造成驾驶人无法有效的观看电子后视镜上的信息,影响驾驶的安全性,现有的车载电子后视镜难以实现自动调节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子后视镜自动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车载电子后视镜难以实现自动调节复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电子后视镜自动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底部一体注胶成型有PVC卡壳,且固定套的内部顶部通过胶水粘黏连接有橡胶垫,所述PVC卡壳的内部嵌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胶水粘黏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远离滚珠的一端通过胶水粘黏连接有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第一内腔与第三内腔之间,所述第三内腔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微型电机,且第一减速器通过其一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台,所述转台的内部开设有第四内腔,所述第四内腔的内部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减速器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微型电机,所述第一内腔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第二减速器通过其一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子后视镜,所述电子后视镜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第一显示屏,且电子后视镜的顶部嵌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测距传感器,且支撑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电子后视镜的顶部靠近支撑台的一侧位置处嵌入有铁板,所述铁板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底部嵌入有磁块,且反射板的顶部涂覆有粘黏层,所述电子后视镜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一显示屏的一侧位置处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PVC卡壳上远离固定套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速器和第一微型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和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台对称设置在电子后视镜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铁板和磁块之间通过磁性吸附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台和第二内腔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显示屏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显示屏对称设置在电子后视镜的一侧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转盘贯穿通过调节盒。
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开设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2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