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境监测仪的环境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0103.5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3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邵瑞琳;申凯宁;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瑞琳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环境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环境监测仪的环境监测系统,包括重力块,重力块的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蓄电池,重力块的上端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杆,L形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柱体,柱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的上端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往复丝杆,第一往复丝杆的杆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空腔的左侧开设有滑槽,第一丝杆螺母的右侧穿过滑槽,第一丝杆螺母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监测仪,第一往复丝杆的下端穿过空腔的下端,可以通过水流的带动,配合第一往复丝杆实现将监测仪上下移动,实时监测不同水层的水质情况,使得出的水质数据更加具有真实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环境监测仪的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
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1905329U)一种分体式水质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水质监测装置,属于水质监测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水质监测部件和数据采集装置只能安装在一起,水质监测部件和数据采集装置只能一起壁挂式安装或者立柱安装,而不能分开安装,十分不便等问题,一种分体式水质监测装置,包括水质监测箱和数据采集装置,水质监测箱内设置有用于水质检测的水质监测部件,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水质监测部件测得的数据。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优点。
在实现上述发明中解决了使用的方便性,但是,现在在检测过程中只能检测到水的表面,在一些农用的河流中,不同的水层存在不同的微生物以及污染物,只通过单一的水层很难判断出水质的问题:
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环境监测仪的环境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环境监测仪的环境监测系统,可以通过水流的带动,配合第一往复丝杆实现将监测仪上下移动,实时监测不同水层的水质情况,使得出的水质数据更加具有真实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环境监测仪的环境监测系统,包括重力块,所述重力块的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重力块的上端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杆,所述L形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往复丝杆,所述第一往复丝杆的杆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空腔的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右侧穿过滑槽,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监测仪,所述第一往复丝杆的下端穿过空腔的下端,所述第一往复丝杆杆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桨叶。
将该装置放在需要监测的河道中,因为重力块为锥形设计的原因,插入到河流里面,该装置可以稳定的在水中工作,当水流流过桨叶的时候,因为桨叶一面为凹陷一面为弧状,所以桨叶可以向一个方向开始转动,此时第一往复丝杆转动,第一往复丝杆转动是第一丝杆螺母上下移动,第一丝杆螺母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支撑板上下移动带动监测仪上下移动,进行不同水层的水质监测。
优选的,所述柱体的上下两端靠近左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前后两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有回力弹簧,所述回力弹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滤网,两个所述滤网靠近第一丝杆螺母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丝杆螺母上下两端固定连接。
第一丝杆螺母在你上下移动的时候,拉着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的滤网移动,当向上移动的时候,上端的回力弹簧将上端的滤网回收进壳体,下端的回力弹簧将滤网释放。
优选的,所述第一往复丝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往复丝杆,所述重力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的上端与第二往复丝杆的杆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的杆壁套接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第二丝杆螺母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瑞琳,未经邵瑞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01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