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层和油层叠合区地下煤制气与提高油层采收率的联合开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49035.0 | 申请日: | 2021-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3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莉娟;陈龙;吴宝成;陈森;潘竟军;谢斌;王彬;苏日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295 | 分类号: | E21B43/295;E21B43/26;E21B43/243;E21B4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杨兰兰;朱宝莉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层 油层 叠合 地下 煤制气 提高 收率 联合 开采 方法 | ||
1.一种煤层和油层叠合区地下煤制气与提高油层采收率的联合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区:在已进入开发后期濒临废弃的油田老区,根据前期钻井和测井的资料,选择有利区块,开展煤炭地下气化;
(2)建立气化炉:将处于气化区的相邻油井两两组合,其中一口井做为煤炭气化的注入井,另一口为采气井;封堵气化区老油井的油层,在老井煤层和油层中间部位采用桥塞座封并注入水泥灰塞的方式实现可靠的分隔;注入井采用开窗侧钻的方式沿煤层底部钻水平井,水平井的B点钻至距采气井5-10m完钻,采气井用射孔方式射开煤层部位,与注入井形成一个“U”形气化炉;
(3)贯通气化通道:采用水力微压裂方式在B点和采气井间形成微裂缝,保持渗流阻力;
(4)点火气化:采用后退式气化技术,先下入点火器点燃煤层,然后注入氧气和水,形成稳定的气化腔,随着气化腔的扩展,将氧气和水的注入管逐渐后退,实现整个水平段煤层的气化;
(5)粗煤气分离:气化后的粗煤气由采气井排出,在井口设置气体分离装置,将粗煤气中的可燃成分和不燃成分进行分离;
(6)二氧化碳埋存驱油:分离出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临近的油井,利用衰竭油层的空间进行埋存并进一步提高该油层的采收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气化炉的建立是利用油田已钻老井,所述B点为水平井的B靶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渗流阻力保持在周边煤岩渗流阻力的1/2到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氧气的注入量为400-600m3/h。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水的注入量控制在0.04-0.12m3/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水的注入量与注入氧气量的比例为100-200g/m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可燃成分包括: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不燃成分包括二氧化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二氧化碳埋存驱油的具体做法是:在油区构造高部位选择一批油井做为注入井,将其射孔层位调整为油层上半部;在油层构造低部位选择一批油井做为采油井,将其射孔层位调整为油层下半部;将分离的二氧化碳由注入井持续注入,在油层顶部形成一个气顶;随着注入规模增加,油藏压力恢复,并在重力作用下气液界面逐渐下移,储层残余油从油层底部被采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90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