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表达IFNa14蛋白和人乙肝病毒S蛋白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47114.8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7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海;孙瑞骐;郭艳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9 | 分类号: | C12N1/19;C12N15/62;C12N15/81;A61K39/29;A61K38/21;A61K48/00;A61P31/20;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表达 ifna14 蛋白 乙肝病毒 重组 酿酒 酵母 菌株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表达IFNa14蛋白和人乙肝病毒S蛋白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包含HBVs蛋白的1位至200位氨基酸,包含IFNα14的24位至190位氨基酸。本发明将两种表型整合至一个酵母菌株中,获得能够同时表面展示HBVs蛋白和分泌IFNα14蛋白的重组酵母菌株JDY52‑HBVs‑IFNα14。用于制备乙肝病毒口服疫苗,通过口服途径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并借助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发挥更加有效的免疫保护。与现有的疫苗比较,口服重组酵母制剂成本低、可实现大规模放大生产,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和治疗提供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表达IFNa14蛋白和人乙肝病毒S 蛋白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一种全世界流行的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很高[1]。HBV只有3200bp,是一个相当小的病毒。其基因组共有四个ORF,编码以下一些蛋白:Core蛋白和pre-core蛋白,Pol蛋白,X蛋白,以及S蛋白(L,M,S)。Core是核衣壳蛋白;Pre-core现在不知道有何功能,它对病毒的复制不是必要的,但是可能与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有关;X蛋白对病毒复制是重要的,还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S蛋白是病毒的包膜蛋白,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2]。
IFN-α2作为研究最多的亚型,已被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具有治疗时间有限、病毒学应答持续的优点,但其疗效仍相对较低。研究发现, IFN-α14是抑制HBV共价闭合环状DNA转录和HBV e抗原/HBV表面抗原产生最有效的亚型,中位抑制浓度值约为传统IFN-α2的100倍[3]。
比较成熟的异源蛋白表达系统包括酵母细胞、原核表达系统和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相较于后两者,酵母细胞兼具成熟的翻译后修饰能力和培养周期短、安全、便捷、生产成本低等优势[4]。利用酵母表面展示技术(Yeast surface display, YSD)将外源蛋白展示于酵母细胞表面,可制备口服型保护制剂;利用酵母分泌表达蛋白技术,分泌表达治疗型蛋白,起到治疗的效果。同时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因而酵母口服制剂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同时表达IFNα14和乙肝病毒HBVs蛋白的重组酵母菌株,可将其用于口服制剂的研制。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口服重组酵母菌株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同时表达IFNα14和人乙肝病毒S蛋白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 JDY52-HBVs-IFNα14,其包含HBVs蛋白的1位至200位氨基酸,包含IFNα14的 24位至189位氨基酸。
一种乙肝病毒S蛋白的截断体,优选为第1至200位氨基酸,序列特征为 SEQ IDNo.1。
一种IFNα14蛋白的截断体,优选为第24至189位氨基酸,序列特征为SEQ ID No.2。
表达所述乙肝病毒S蛋白截断体的基因,是从第1位至600位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构建所述重组酵母的质粒GPD-HBVs-TU,序列特征为SEQ ID No.5,由上述基因片段和POT-GPD-TU载体组成;
表达所述IFNα14蛋白截断体的基因,是从第70位至567位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4。构建所述重组酵母的质粒GPD-IFNα14-TU,序列特征为SEQ ID No.6,由上述基因片段和POT-GPD-TU载体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71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