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自控吸水即时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44846.1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1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曲万军;张静;刘泰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D5/02 | 分类号: | F25D5/02;F25D23/00;A41D27/00;F25D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朱忠俊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自控 吸水 即时 降温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制冷降温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自控吸水即时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便携式自控吸水即时降温装置,包括框体、与水分接触后进行吸热的无水盐层;所述框体为中空设置,且框体的一个侧面设有亲水导热层;所述无水盐层设置于框体内,且无水盐层与亲水导热层相接触,当无水盐层接触到汗液,无水盐层在吸收水分的过程中伴随着吸热过程,从而使得无水盐层的温度降低,进而促使人体表面的热量被无水盐层所吸收,当人体的温度降低至适宜的水平时,人体将不再继续排汗,此时无水盐层无法继续吸收水分,不再继续降温,若待人体再次排汗,则此时无水盐层将再次吸收汗液中的水分进行降温,从而形成自适应循环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降温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自控吸水即时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工作人员身处密闭环境内工作,例如消防员身穿消防服灭火、检测人员身穿防护服工作等。由于环境密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且外界热量可能输入到体内,致使体温上升,工作环境逐渐恶劣,不能长时间高效工作。同时,对于部分执勤人员等,长时间工作在炎热环境下,同样面临着继续工作和自身健康之间的抉择。此外,在远离国家能源网络覆盖的地区,面对随时随地的冷链运输需求时,往往缺乏相关低成本、及时性的制冷技术支持。因此,迫切需要时间尺度可控的降温装置,以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时效、保护人员健康、维持所需低温的环境。
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便携制冷装置,常常还需要额外的电池进行供电,例如半导体制冷器,而在公开号为CN2065073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利用相变材料进行降温的新型降温服装,然而相变降温过程不可控,相变材料在需要冷却的地方将持续吸热,直至没有制冷能力,难以实现可控降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降温不可控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自控吸水即时降温装置,其具有降温过程可控,且适用于多种场景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自控吸水即时降温装置,包括框体、与水分接触后进行吸热的无水盐层;所述框体为中空设置,且框体的一个侧面设有亲水导热层;所述无水盐层设置于框体内,且无水盐层与亲水导热层相接触。
本发明中亲水导热层,贴在人体的皮肤表面,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与亲水导热层相接触的无水盐层接触到汗液后,吸收汗液中的水分,无水盐层在吸收水分的过程中伴随着吸热过程,从而使得无水盐层的温度降低,进而促使人体表面的热量通过亲水导热层被无水盐层所吸收,从而达到了降温效果。当人体的温度降低至较为舒适的水平时,人体将不再继续排汗,此时无水盐层无法继续吸收水分,亦即难以继续降温,从而达到了降温过程自适应控制的效果;若人体仍处于高温环境中,则人体将会再次排汗,则此时无水盐层将再次吸收汗液中的水分进行降温,从而形成自适应循环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与亲水导热层相对的侧壁为疏水绝热层,且所述疏水绝热层及亲水导热层可拆卸设置在框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无水盐层在框体内变形的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嵌设在无水盐层内;且所述支撑骨架为吸水柔性材料,所述框体、亲水导热层、疏水绝热层皆为柔性材质;所述框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框体固定在指定位置上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储水的蓄水袋,所述蓄水袋上插设有输水管,所述蓄水袋通过输水管与框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水管上安装有控制输水管通断的开关;所述框体上还设置有疏水导热层,所述疏水导热层设置在亲水导热层背离无水盐层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输水通道,所述框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输水通道相连通,所述输水通道与蓄水袋相连通;所述支撑骨架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槽,多个所述导流槽与多个所述出水孔一一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包括受冷端与受热端,所述受冷端与疏水导热层相连接,所述受热端为自由端且朝向背离疏水导热层的方向延伸,所述受冷端与受热端皆呈螺旋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48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网柜后备电源监控设备
- 下一篇:物品检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