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冷却磨削砂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6162.7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4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峰;蔡剑波;王佳坤;邓鑫;陈炳幸;李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5/10 | 分类号: | B24D5/10;B24B41/04;B24B5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磨削 砂轮 | ||
一种内冷却磨削砂轮,该砂轮装夹在平面磨床上,包括冷却液储存罐、冷却液内流管、砂轮磨削部分以及用于装夹砂轮以及流通冷却液的金属盘。冷却液注入冷却液储存罐,通过与之连接的金属盘,再经过与金属盘粘合的3D打印制造的树脂冷却液内流管,直接在砂轮磨削区域喷出。冷却液储存罐通过滚珠轴承与金属盘连接,其间装有密封环,在砂轮磨削过程中极大的降低了冷却液储藏罐与砂轮之间的摩擦,同时也保证了密封性。本发明使用了3D打印技术用树脂材料制造冷却液内流管,使得这种复杂的管道制造起来及其方便快捷,而且花费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削砂轮,具体涉及一种内冷却磨削砂轮,属于磨削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磨削加工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材料去除方法,属于精加工。
在磨削过程中,由于磨削区域会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和摩擦,在砂轮好工件间的磨削区域会产生大量的磨削热,而散热不及时的话就会在工件表面产生烧伤、裂纹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工件加工质量。在传统平面磨床的加工过程中,冷却液的的输送都是采用喷嘴在外部往磨削区域浇注,但是由于砂轮在加工过程中的高速运转,致使磨削区域会产生一个气流场,对冷却液从外部浇注进入磨削区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无法对被加工工件起到有效冷却。对于如何提高冷却效果,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探究,内冷却砂轮就是是一种更为高效的磨削冷却方式。对比起传统的外部喷嘴浇注式的冷却方式,内冷却磨削可以将冷却液从砂轮主体内直接输送到磨削区域内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砂轮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场的阻碍,因此,在这种方式作用下,能显著的降低磨削过程中,被加工工件的磨削温度,防止或减少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的热损伤。
之前的内冷却砂轮都是在砂轮主体的内部加工出冷却液内流道,但是这种内冷却砂轮加工困难,成本高。
因此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传统内冷却砂轮内流道加工困难,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前安装好冷却液内流管,再浇注形成砂轮主体,冷却液内流管由3D打印技术使用树脂材料制造而成,冷却液从与冷却液内流管胶合的金属盘上表面引入,经过事先埋好的冷却液内流管,在砂轮高速旋转磨削被加工工件时,从磨削区域的冷却液内流道出口喷出,对磨削区域进行冷却、润滑。通过预先埋设冷却液内流管,浇注形成砂轮主体,降低了技术门槛,加工工艺经济简单快捷,使得内冷却砂轮更容易制造,成本低。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内冷却磨削砂轮,该砂轮包括砂轮主体,金属盘,冷却液储存罐;砂轮主体呈圆盘状;磨削区域为外圆柱面;金属盘位于砂轮主体中心;金属盘上端连接冷却液储存罐;下端与磨床主轴连接;冷却液储存罐上端与冷却液输送装置连接;该砂轮还包括冷却液内流管;冷却液内流管埋设于砂轮主体内部;冷却液内流管进水端首端于金属盘胶合;出水端末端设置在砂轮主体作为磨削区域的外圆柱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新型内冷却磨削砂轮。
一种新型内冷却磨削砂轮,该砂轮包括砂轮主体,金属盘,冷却液储存罐;砂轮主体呈圆盘状;磨削区域为外圆柱面;金属盘位于砂轮主体中心;金属盘上端连接冷却液储存罐;下端与磨床主轴连接;冷却液储存罐上端与冷却液输送装置连接;该砂轮还包括冷却液内流管;冷却液内流管埋设于砂轮主体内部;冷却液内流管进水端首端于金属盘胶合;出水端末端设置在砂轮主体作为磨削区域的外圆柱面。
冷却液内流管包括环形管和直流道细只管;环形管两端封闭,内圆方向沿圆弧方向切口;外圆方向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直流道细只管;直流道细只管沿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三层。
作为优选,该砂轮包括6-27条环形管道;且沿着圆周均匀分布6-9条,轴线方向均匀分布1-3条,每条环形管道均匀分布有多条直流道细只管。
金属盘包括冷却液入液口、环形槽、法兰盘装夹用圆台、连接冷却液储存罐的轴承内圈;通过在环形槽中打孔连接冷却液入液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61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