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基因改造的少突胶质祖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3274.7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顾雨春;吴理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呈诺再生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85;A61K35/28;A61P17/00;A61P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朱萍;高倩倩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 改造 胶质 细胞 多发性 硬化症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经基因改造的少突胶质祖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修复髓鞘、促进髓鞘的生成、减少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损伤的方法,所述方法中包括一种经基因改造的少突胶质祖细胞,通过基因改造的少突胶质祖细胞的移植,实现了直接修复髓鞘,减轻了神经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在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基因改造的少突胶质祖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基因改造的少突胶质祖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最常见的、主要发生于年轻患者的免疫介导的慢性脱髓鞘疾病,是除了创伤外导致年轻人残疾最常见的原因。该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多发病于青、中年,女性较男性多见。发病的中位年龄为29岁女性是男性的3倍,不能根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MS国际联合会(MSIF)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首个MS地图集,其中的数据显示MS的发病区域更多集中在欧洲及地中海东部,患病率在100~200/10万,亚洲属于低发区,其中中国的发病率为0~5/10万人,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Milo R,Kahana E.Multiple sclerosis:geoepidemiology,geneticsand the environment[J].Autoimmun Rev,2010,9(5):A387-A394.)。
目前为止,MS的主要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在缓解期的治疗为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 Modified therapy,DMT),主要应用的药物包括β-干扰素、特立氟胺、那他珠单抗、米托蒽醌等。由于MS是因为自体免疫细胞对神经髓鞘的损伤,因此在治疗上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抑制免疫细胞,减少免疫细胞透过血脑屏障,以及促进少突胶质祖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OPC)分化重新生成髓鞘(Wingerchuk D M,CarterJ L.Multiple sclerosis:current and emerging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andtreatment strategies[C]//Mayo Clinic Proceedings.Elsevier,2014,89(2):225-240.;Gholamzad M,Ebtekar M,Ardestani M S,et al.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treatment approaches of multiple sclerosis:currently and in the future[J].Inflammation Research,2019,68(1):25-38.)。
由于MS患者的复发率高,难以根治,致残率高,因此,目前的研究学者关于干细胞治疗MS在临床上做了相关的探索,包括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脂肪来源的MSC、脐带来源的MSC、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MSC分化的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s,NPs)、造血干细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等相关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干细胞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髓鞘的生成,但是不能减少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损伤,因此,目前研究的相关干细胞移植治疗MS的整体改善症状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OPC从人体内不能分离,因此虽然OPC能够修复髓鞘,但目前在临床上仍然不能推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呈诺再生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呈诺再生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32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