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混合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9172.8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3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李微;尹玉军;苏根发;温上樵;周召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9/04 | 分类号: | F25B9/04;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冷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气液混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冷却气体和液体的气液冷却机构(6)、用于喷洒液体的喷洒机构以及用于控制各部件运作的控制系统(7);所述气液冷却机构包括用于提供液体的水泵(9)、用于提供气体的气泵(8)以及用于对气体和液体进行冷却的冷却盒(6);所述冷却盒(6)包括气体冷却管(61)、回水管(610)、用于测量冷却盒(6)内气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11),还包括用于控制水流的电磁阀(68)、用于控制气流的调控阀(62)以及与气体冷却管(61)连接的涡流管(10),所述涡流管(10)的一端与气泵(8)连接,另一端与气体冷却管(61)连接,气体冷却管(61)的另一端与调控阀(62)连接,所述回水管(610)的一端与水泵(9)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68)连接;所述水泵(9)通过液体管道(5)与冷却盒(6)连接,气泵(8)通过气体管道(2)与涡流管(10)连接;所述喷洒机构通过气体管道(2)和液体管道(5)与冷却盒(6)连接,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洒头(1)、设置在喷洒头(1)上的传感器组件(3)以及用于调节喷洒头(1)喷洒位置的喷头夹持组件(4);所述喷头夹持组件(4)包括用于夹持喷洒头(1)的夹持圈(42)、设置在夹持圈(42)下方的磁吸盖(44)以及设置在夹持圈(42)和磁吸盖(44)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支撑杆(43);所述传感器组件(3)为红外测温传感器(32),用于实时获取待降温区的温度;所述喷洒头(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喷出冷却气体的的气体喷口(17),气体通道(17)的四周设有用于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7)包括用于为装置提供电力的电源模块、用于处理信息的单片机模块、用于对外通信的通信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数据的显示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冷却管(61)为中空扁平的多组S弯连通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611)、电磁阀(68)以及调控阀(62)与控制系统(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9)为直流静音水泵;气泵(8)为静音无油空压机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3)为有支撑强度的可柔性变形的杆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盒(6)上端设有挂耳。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接通电源,对控制系统(7)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
S2:控制系统(7)启动气泵(8),使得气泵(8)为涡流管(10)供气,涡流管(10)产生冷气并传输给气体冷却管(61);
S3:冷却后的气体通过调控阀(62)控制流量,并通过喷洒头(1)向外喷气;
S4:位于喷洒头(1)上的红外测温传感器(32)对待降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当降温效果不佳时,控制系统(7)启动水泵(9),向冷却盒(6)内注入液体;
S5:温度传感器(611)对冷却盒(6)内的液体进行测温,当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电磁阀(68)打开,液体经回水管(610)流回水箱,并形成液体循环,当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电磁阀(68)关闭,液体不回流,实现气液混合喷洒;
S6:红外测温传感器(32)对待降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当待降温区域达到设定温度时,通过控制系统(7)保持调控阀(62)稳定,气泵(8)和水泵(9)持续工作,并根据温控情况做关闭和开启相应动作,当降温区域不需要降温工作时,通过控制系统(7)关闭气泵(8)和水泵(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1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