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7561.7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8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利昌深圳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01/16 | 分类号: | C08L101/16;C08L29/14;C08K5/00;C08K5/1515;C08K5/11;C08K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4 | 代理人: | 周晓菊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完全 生物降解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环保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成分包括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引发剂、增塑剂、活性剂,各个成分的质量份数为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30~35份、引发剂5~7份、增塑剂1~2份、活性剂0.5~0.8份;所述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由玉米芯颗粒、海藻颗粒、麦麸、麦秆颗粒、棕丝混合后发酵制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比例称取玉米芯颗粒、海藻颗粒、麦麸、麦秆颗粒、棕丝;S2、清洗、晾干;S3、混合搅拌后得到混合物料;S4、发酵后得到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S5、加热至熔融状态,按比例加入引发剂、增塑剂、活性剂,搅拌均匀后进行挤出即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白色污染”情况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持续增长的环境污染,对既具有塑料优良性能,同时又可降解的新型塑料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所用的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采用将聚乙烯、聚丙烯等通用塑料与淀粉等可降解高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制得,其薄制品中淀粉含量在30%左右,厚制品中淀粉含量在50%左右,这种可降解塑料的加工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制品降解时间长,且降解不彻底,其生物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尚难以满足多种使用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经济环保的环保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保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所述环保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成分包括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引发剂、增塑剂、活性剂,各个成分的质量份数为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30~35份、引发剂5~7份、增塑剂1~2份、活性剂0.5~0.8份;所述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由玉米芯颗粒、海藻颗粒、麦麸、麦秆颗粒、棕丝混合后发酵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中,玉米芯颗粒、海藻颗粒、麦麸、麦秆颗粒、棕丝的质量份数为玉米芯颗粒3~5份、海藻颗粒3~4份、麦麸5~8份、麦秆颗粒2~3份、棕丝1~2份。
进一步的,所述玉米芯颗、海藻颗粒、麦麸、麦秆颗粒的粒径为0.3~0.6mm;所述棕丝的长度为0.5~1.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由二羟甲基丙酸、N-椰油酰基复合氨基酸、氧化苯基二甲基甲醇混合制成,二羟甲基丙酸、N-椰油酰基复合氨基酸、氧化苯基二甲基甲醇的体积比为3~4:1~2:1~2。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由环氧1,8-辛二醇二油酸酯、缩醛化聚乙烯醇、戊二酸二甲酯、二乙二醇单丁醚混合制成,环氧1,8-辛二醇二油酸酯、缩醛化聚乙烯醇、戊二酸二甲酯、二乙二醇单丁醚的体积比为5~8:1~2:1~3:1。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剂由十二烷基苯磺酸、对苯二酚、十二烷基羧酸钠混合制成,十二烷基苯磺酸、对苯二酚、十二烷基羧酸钠的体积比为3~6:5~6:1~2。
一种环保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玉米芯颗粒、海藻颗粒、麦麸、麦秆颗粒、棕丝;
S2、分别对玉米芯颗粒、海藻颗粒、麦麸、麦秆颗粒、棕丝进行清洗操作,清洗完成后将其晾干;
S3、将晾干后的玉米芯颗粒、海藻颗粒、麦麸、麦秆颗粒、棕丝放入搅拌罐中,以500~800r/min的转速搅拌20~30分钟,得到混合物料;
S4、将混合物料放入发酵罐中,加入α-乙酰乳酸酶脱羧酶进行发酵,发酵30~50天后得到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
S5、将植物混合颗粒发酵产物置于加热容器中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按比例加入引发剂、增塑剂、活性剂,搅拌均匀后将其放入挤出机中进行挤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利昌深圳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利昌深圳包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7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