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网络流量数据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系统、方法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7405.0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9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刘维刚;宋奇蕊;杨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H04L29/08;G06F1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08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网络流量 数据 自动 生成 测试 系统 方法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网络流量数据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系统、方法及介质,包括:网络流量数据获取模块:通过旁路镜像方式从真实环境采集网络流量数据,对采集的网络流量数据进行处理;回放解析模块:根据配置文件,过滤解析采集到的网络流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解析后数据,并对解析后数据进行格式处理,根据格式处理后的数据格式转换配置文件,将解析后数据转换为回放文件,用于测试环境下的回放测试。实现了提高测试覆盖率、降低测试准备时间,对测试工作多个方面的提升和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网络流量数据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系统、方法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大型组织,业务体系往往十分复杂,为支撑复杂的业务体系,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非常庞大而复杂。这些系统在升级、更新时,需要对原有的功能进行回归测试,以避免修改在原有功能上引入新的缺陷。但是,这种回归测试需要使用海量的测试用例,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而且即便如此仍然很难保证上线时的质量符合业务要求。
客观上,需要根据生产环境的实际业务运行情况,建立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测试用例执行等体系。建立起完整的测试过程,以提高在复杂业务环境下,海量功能组合条件的测试覆盖率和测试效率。从而提高系统上线时的质量,减少上线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目前,业界已知的可以根据生产的情况生成测试用例,并回放的机制,即与本方法最相近似的实现方法,详见如下描述:
(1)根据应用系统的实际生产的日志数据和/或数据库数据,手工生成可以重复运行的测试用例(通常是几十个)。
(2)依据以上的测试用例,使用可自动重复运行的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多次、混合的重复运行。
原先实现的方法,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系统性能开销方面:日志打印和输出也会对原生产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数据实时性方面:对系统的性能影响会比较大,或者输出的数据内容会比较少。
(3)开发运维成本方面:需要对各系统的日志进行定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4)因为开发的测试用例的数量太少(往往只有几十个),因此对业务系统(通常有几千个不同的业务和几万种参数组合)的覆盖率极低;
(5)测试性能时,是少数交易的组合重复多次运行。此种场景和生产运行时的场景差别很大,以至于此种方式测出的性能指标和生产实际性能指标差别很大(差2-3倍的时候都有)。
(6)缺乏自动对比,结果往往需要人工对比。
名词解释
业务仿真:仿真是指原外围系统不与新核心业务系统不同更换情况下,在保持原有接口与交互方式情况下,提供接入新核心的方式。
回归测试: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自动回归测试将大幅降低系统测试、维护升级等阶段的成本。
网络流量数据:网络流量数据这里是指真实传输于网络中的二进制格式的网络包,最小单元是以太帧。
网络协议分析:计算机之间在通信时,数据是从上至下逐层传递,每一层都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加上不同控制信息,再向下一层转交。数据在从最底层的物理媒体传递到目的地时,再从下至上逐层传递,每一层都要去掉自己的控制信息,然后向上一层转交。因此,数据在源站自上而下递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封装的过程,到达目的地后自下而上递交的过程就是不断拆封的过程。而协议分析所做的工作就是对数据逐层进行拆封,获取不同层次协议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7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