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脱硫石膏改良盐碱旱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5679.6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7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敢;王淑娟;李彦;禚玉群;徐立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刘鑫鑫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脱硫 石膏 改良 盐碱 旱地 方法 | ||
1.一种增强脱硫石膏改良盐碱旱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改良的盐碱旱地中待种植的作物的根系附近施用脱硫石膏;
步骤S1中,根据所述作物的种植方式确定所述脱硫石膏的施用位置;
所述待种植作物为玉米、向日葵或高粱;
所述种植方式为宽窄行种植,以窄行为种植带,每个种植带设有两行种植条带;
所述施用脱硫石膏的位置如下:在所述两行种植条带的中间位置沿行开V字形沟,将脱硫石膏均匀条施在所述V字形沟内;
所述V字形沟的沟深为3~5cm;
所述宽窄行种植的宽行距70~90cm,窄行距50~60cm;
所述V字形沟的沟底中心位置与两边的所述种植条带的间距为25~30cm;
步骤S1中,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脱硫石膏的需求量:
GR=[86.07×CEC×(ESP–5%)+86.04×TA–28.22]×H×D/R×η(1);
公式(1)中,GR为脱硫石膏需求量,单位为kg/公顷;CEC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单位cmol/kg;ESP为土壤碱化度,单位为%;TA为土壤总碱度,单位为cmol/kg;H为土壤改良深度,单位为cm;D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3;R为脱硫石膏的有效利用率,单位为%;η为脱硫石膏中二水硫酸钙的质量分数,单位为%;
根据0~20cm土壤盐碱程度确定脱硫石膏施用量:
当所述盐碱地为轻度碱化:土壤pH值≥8.5且≤9时,施用10~15wt%GR的脱硫石膏;
当所述盐碱地为中度碱化:土壤pH值>9且≤9.5时,施用15~20wt%GR的脱硫石膏;
当所述盐碱地为重度碱化:土壤pH值>9.5,施用20~30wt%GR的脱硫石膏;
S2、在经步骤S1处理的土地上铺设滴灌带;所述滴灌带的滴头位于所述脱硫石膏的正上方;
S3、在经过步骤S2处理的土地上播种;播种结束后,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滴灌对所述脱硫石膏置换出的盐分离子进行淋洗,即可实现盐碱旱地的高效改良;
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滴灌带的滴头附近埋设负压计;
所述负压计与所述滴灌带的滴头的水平距离为1~3cm;
所述负压计的埋设深度为20~25cm;
所述负压计的埋设数量根据待改良的盐碱旱地的面积大小来确定,以面积小于30亩的盐碱旱地为1个滴灌单元,每个滴灌单元埋设3~5只所述负压计;
步骤S3中,根据所述负压计的读数确定滴灌时机;
所述滴灌的时机、滴灌量和所述滴头的流量如下:
在所述作物播种后立即进行滴灌,滴灌量为20~30m3/亩,滴头流量控制在0.5~1L/h;
在所述作物苗期,当任意3只所述负压计的读数均值超过-10kPa时则进行滴灌,直到所述负压计的读数均值回到-10kPa时停止滴灌,滴头流量控制在1~2L/h;
在所述作物的植株高度达到30~50cm以后,当任意3只所述负压计的读数均值超过-20kPa时则进行滴灌,直到所述负压计的读数均值回到-20kPa时停止滴灌,滴头流量控制在2~4L/h;
在所述作物进入成熟期时,停止滴灌;
步骤S3中,所述滴灌同时施用水溶性改良剂;所述水溶性改良剂的施用时机、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如下:
在所述作物的苗期滴灌时,将所述水溶性改良剂溶于水随滴灌施入土壤,每次施用量为1~3kg/亩;所述水溶性改良剂为有机酸类改良剂;
在所述作物的植株高度达到30~50cm以后滴灌时,将水溶性改良剂溶于水随滴灌施入土壤,每次的施用量为1~3kg/亩;所述水溶性改良剂为有机酸类改良剂;
步骤S3中,所述滴灌同时施用水溶性速效肥;所述水溶性速效肥的施用时机、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如下:
在所述作物的苗期滴灌时,将所述水溶性速效肥溶于水随滴灌施入土壤,每次施用量为4~10kg/亩;
在所述作物的植株高度达到30~50cm以后滴灌时,将所述水溶性速效肥溶于水随滴灌施入土壤,每次施用量为4~10kg/亩;
所述水溶性速效肥为氮肥;
所述施用水溶性速效肥和所述施用水溶性改良剂的时机错开;
在所述作物的苗期滴灌时共滴灌2次,在第1次滴灌时施用所述水溶性改良剂,在第2次滴灌时施用所述水溶性速效肥;
在所述作物的植株高度达到30~50cm以后滴灌时共滴灌2次,在第1次滴灌时施用所述水溶性改良剂,在第2次滴灌时施用所述水溶性速效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56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