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家居系统中通信高级别加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0475.5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4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博闻;郭克君;丁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8;H04L9/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晓英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家居 系统 通信 级别 加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中通信高级别加密方法,包括:S1.第一通信方使用加密算法获得动态秘钥,并以该动态秘钥为加密秘钥对消息内容进行加密得到密文;S2.第一通信方将包含密文的通信包发送给第二通信方;S3.第二通信方使用同样的加密算法获得同样的动态秘钥,并使用该动态秘钥对密文进行解密获得所述的消息内容。本方案智能家居系统中智能网关与智能设备之间采用加密通信方式,能够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起到隐私防泄露和安全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领域的加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中通信高级别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的出现给用户带来了便利,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家居背后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如果无法很好地保障智能家居系统的通信安全,就极容易出现隐私泄露、安防系统遭到破解进而遭到非法入侵等问题。所以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通信安全尤其重要。
目前,信息加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称加密算法,一种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的通信双方事先会商定一个用于加密解密码的秘钥,安全性依赖于秘钥,泄露秘钥即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对他们发送或接收的消息解密,而且这个固定的秘钥存在很大的被破解风险,所以存在着严重的安全性不足问题。非对称加密算法采用的是公私钥加解密方法,通信双方将自己的公钥交给对方,对方用公钥将信息加密,然后通信双方用自己的私钥对信息解密得到消息内容。非对称加密的方式,公钥是公开的,通信各方只需要保护好自己的私钥即可,相对于对称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私钥是固定的,仍然存在一定的泄露风险;通信双方需要交换公钥,当一个网络环境中,涉及设备较多时,就需要交换大量的公钥,对当前网络环境的通信造成压力;而且公私钥加密方式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不同的秘钥,加密解密过程复杂,导致加密解密耗时过长,延长设备响应时间,而在智能家居系统中,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行业内一直在做智能设备极速响应的改进研发,非对称加密方式显然与智能家居系统的快速响应初衷背道而驰。
现有技术中,针对智能家居系统也提出了一些加密处理方法,但是都存在要么加密过程过于复杂,要么加密程度不够等缺点,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家居网关系统信息加密处理方法[申请号:CN202110200353.6],该方案通过多个加密模块配合使用,对启动模块和云计算模块的内部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能够提高破解的难度,但是需要使用多个加密模块配合使用,每次加密解密都需要启动不同的加密解密算法,存在加密代价高,加密解密所用时间过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中通信高级别加密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中通信高级别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通信方使用加密算法获得动态秘钥,并以该动态秘钥为加密秘钥对消息内容进行加密得到密文;
S2.第一通信方将包含密文的通信包发送给第二通信方;
S3.第二通信方使用同样的加密算法获得同样的动态秘钥,并使用该动态秘钥对密文进行解密获得所述的消息内容。
在上述的智能家居系统中通信高级别加密方法中,所述的加密算法获得所述动态秘钥所使用的参数包括消息ID、第一通信方身份信息和第二通信方身份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的智能家居系统中通信高级别加密方法中,所述的加密算法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所述的动态秘钥:
A.确定第一通信方身份信息和第二通信方身份信息;
B.通过使用第一通信方身份信息和第二通信方身份信息为参数的随机散列算法从密码本中随机挑选若干字节;
C.使用所述若干字节作为所述的动态秘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04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