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I-V曲线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光伏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0362.5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4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宋英杰;赵龙;张林江;王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H02S40/34;H02S40/32;H02J3/38 |
代理公司: | 深圳盛德大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3 | 代理人: | 贾振勇 |
地址: | 21417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线 测试 系统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光伏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伏I‑V曲线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光伏设备,该光伏I‑V曲线测试系统包括: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组件,逆变组件包括逆变器及母线电容,检测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在测试时控制逆变器处于离网状态,使多个光伏组串为母线电容充电,获取多个光伏组串为母线电容充电时各光伏组串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并根据各光伏组串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得到全电压范围内的光伏I‑V曲线。通过在逆变器处于离网状态时,为母线电容充电,获取为母线电容充电时各光伏组串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得到全电压下的光伏I‑V曲线,根据该光伏I‑V曲线可对光伏组件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准确的判断出现故障的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I-V曲线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光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逆变器的功率等级不断增大,单瓦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光伏业主对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和发电成本有了更高的要求,经研究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的故障对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准确诊断光伏组件的电流失配故障成为当今光伏行业的研究重点。
通过光伏I-V曲线来判断光伏系统的工作状态是一种当下被普遍采用的方法。当前光伏系统必须在光伏组串电压达到最低启动电压时才开始并网,因此并网过程中无法获取完整的光伏组串的I-V曲线。组串式、集散式逆变器可以通过前级DCDC模块检测各个光伏组串电流,但仅仅可以获取一部分的I-V曲线,无法更加全面的去分析光伏曲线。但对于单级变换的逆变系统例如集中式逆变器很难获取各个支路组串的I-V曲线,因此很难准确定位到故障的光伏组串。
由上可知,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测量全电压范围内的光伏I-V曲线的测试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I-V曲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旨在解决现有不能检测全电压范围内的I-V曲线,从而不能精准监控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及不能快速定位出现故障的光伏组串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石光伏I-V曲线测试系统,该光伏 I-V曲线测试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由多个光伏组串组成;汇流箱,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用于对多个光伏组串进行汇流;逆变组件,与所述汇流箱连接;所述逆变组件包括逆变器、与逆变器连接的母线电容;检测单元,设于汇流箱内,与各光伏组串连接,用于检测各光伏组串的电流和电压;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汇流箱、逆变器及检测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测试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处于离网状态,使多个光伏组串为母线电容充电,获取多个光伏组串为所述母线电容充电时各光伏组串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并根据各光伏组串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得到全电压范围内的光伏I-V曲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逆变器连接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低压侧与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内部设有与变压器的低压侧连接的并网开关,用于在测量光伏I-V曲线时断开,以使所述逆变器处于离网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箱与所述逆变器之间设有逆变器直流输入负荷开关,用于逆变器处于离网状态时闭合,以为所述母线电容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母线电容还并联有放电装置,用于充电完成后对所述母线电容进行放电。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装置包括与所述母线电容并联的放电电阻及与所述放电电阻串联的放电开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电网,所述变压器的高压侧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电网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I-V曲线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逆变器处于离网状态,并为逆变器母线电容充电;
获取多个光伏组串为所述逆变器母线电容充电时各光伏组串的电流和电压数据;
并根据各光伏组串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得到全电压范围内的光伏I-V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0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