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nylogic的综合枢纽客运组织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8941.6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4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鹏;胡必松;陈希荣;吕颖;冯威;张明;王正邦;吴琼;宁骥龙;马海超;曲士荣;王琳;马驷;张凌;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nylogic 综合 枢纽 客运 组织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nylogic的综合枢纽客运组织评价方法。伴随城际铁路的持续互联互通,逐步成网,客流构成、出行行为等方面呈现多样化变化,且由于服务吸引范围的差异,有别于既有铁路、高速铁路,决定了其客运组织将更加复杂。本发明通过车站基础数据,获取车站环境模型;通过车站环境模型和客运组织方案获取行人行为模型和列车行为模型;最终获取列车智能体模型和行人智能体模型,建立DEA评价模型代入相关数据获得评价结果,并通过DEA模型数据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本发明提出客运组织系统瓶颈的解决方案,为综合枢纽的客运组织评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组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nylogic的综合枢纽客运组织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城际铁路的持续互联互通,逐步成网,客流构成、出行行为等方面呈现多样化变化,且由于服务吸引范围的差异,有别于既有铁路、高速铁路,决定了其客运组织将更加复杂。采用分析评价的方式找寻问题及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城际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客运组织效率,帮助快速提升城际铁路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Anylogic的综合枢纽客运组织评价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综合枢纽客运组织评价方法精准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Anylogic的综合枢纽客运组织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综合交通枢纽,获取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车站物理环境布局、客流数据、客运组织方案、列车开行方案、时刻表和列车容量;
步骤二:建立综合枢纽评价指标体系,所述综合枢纽评价指标体系输入指标包括运能匹配度、换乘走行距离、换乘通道密度及设备利用率,输出指标包括平均换乘时间、单位时间换乘量;
步骤三:通过基础数据绘制车站环境中面向乘客的服务设施,进行车站环境建模,获取车站环境模型,所述服务设施包括进站闸机、出站闸机、售票机、人工票亭、安检和楼扶梯;
步骤四:通过车站环境模型和客运组织方案确定行人在车站的行为流程图,通过行人行为流程图获取行人行为模型;
步骤五:通过基础数据进行列车行为建模,获取列车行为模型;
步骤六:通过列车行为模型和行人行为模型进行智能体建模,获取列车智能体模型和行人智能体模型;所述行人智能体模型包括安检模块、乘客选择楼扶梯模块和乘客选择候车区域模块,列车智能体模型包括时刻表模块和列车容量限制模块;
步骤七:建立DEA评价模型代入相关数据获得评价结果;
步骤八:通过DEA模型数据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所述DEA模型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有效性分析和数据指标改变量分析。
具体地,所述步骤五包括:
1)通过时刻表获取列车的运行时间和列车在站台的停留时间;
2)通过列车容量获取列车容量;
3)根据列车运行时间、列车在站台的停留时间和列车容量获取列车行为模型。
具体地,所述DEA评价模型如下:
min[θ-ε(eTs-+eTs+)]
λj≥0,j=1,2,…,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8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