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多用途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能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7626.1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林;姜殿强;李新宇;闵鑫;王成龙;田文喜;秋穗正;苏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7/32 | 分类号: | F01K7/32;F01K13/00;F01K13/02;G21C5/02;G21C15/12;G21C15/18;G21C15/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多用途 小型 冷却 高温 能量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模块化多用途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能量系统:包括反应堆本体系统、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紧凑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二回路系统和综合利用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反应堆核燃料采用TRISO+石墨基体材料和螺旋十字型式,可以提高传热性能及固有安全性;紧凑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热效率超过48%,可以应用于空间有限的场所;综合利用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热效率超过54%,可以应用于资源丰富的场所;本发明既能实现能量的高效紧凑利用,也能满足能源多用途、一体化的生产、储存和转化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先进核能开发与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多用途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能量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丝路沿线地区深处内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并提供了充足的战略回旋空间和纵深的国防安全屏障;然而该地区位置偏远、气候条件复杂,其能源需求呈现多元化、散点式的特征。因此,提供一套安全高效的多用途、一体化能源供给方案,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迫切需求。
氟盐冷却高温堆融合了熔盐堆、高温气冷堆和钠冷快堆等第四代先进核反应堆的优点,具有高温低压运行、无水冷却、固有安全和结构紧凑等特点,适合建成体积小、轻量化、低成本的模块化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可在缺水地区实现高效发电;同时其适宜建于地下,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可为国防基地提供一体化能源解决方案,提高其生命力和战斗力。另外,反应堆可输出700℃以上高温工艺热,用于高温制氢、盐水淡化、矿藏开采等。
近年来,国内对模块化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的预研工作正在稳步进行,然而考虑到其多用途能源供给方式、能量储存/转换与综合利用系统、专设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等一系列系统的设计和配置,目前尚没有详细的总体规划和技术路线。因此从模块化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的产能、储能、转换与利用的应用层面,细化到堆本体、储能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协同运行层面,均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配置和技术方案,来支持多用途、一体化能源方案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进而助力新丝路战略,促进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模块化多用途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能量系统,包括高紧凑方案和综合利用方案。两种方案都能够实现反应堆小型化、模块化、无水冷却、高效发电,其中综合利用方案可以输出700℃以上高温工艺热,既可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储存,也能用于高温制氢和矿藏开采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模块化多用途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能量系统,包括反应堆本体系统1、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2、紧凑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3、二回路系统4和综合利用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5;
所述反应堆本体系统1作为模块化多用途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能量系统的热源,包括反应堆容器1-1,反应堆容器1-1中设置堆芯活性区1-2、反应堆控制棒及其驱动机构1-3、FLiBe-CO2主换热器1-4、FLiBe-FLiNaK主换热器1-5、第一FLiBe-FLiNaK余热排出换热器1-6、第二FLiBe-FLiNaK余热排出换热器1-7、第一轴流主泵1-8、第二轴流主泵1-9、堆芯围筒1-10、径向反射层1-11和轴向反射层1-12;FLiBe-CO2主换热器1-4、FLiBe-FLiNaK主换热器1-5、第一FLiBe-FLiNaK余热排出换热器1-6和第二FLiBe-FLiNaK余热排出换热器1-7位于反应堆容器1-1内上部,在FLiBe-CO2主换热器1-4和FLiBe-FLiNaK主换热器1-5下部分别设置第一轴流泵1-8和第一轴流泵1-9;控制棒及驱动机构1-3设置在堆芯活性区1-2上部;堆芯围筒1-10设置在径向反射层外,堆芯活性区周向设置径向反射层1-11、堆芯活性区上部和下部设置轴向反射层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7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交汇过程目标可靠跟踪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纤测缝计及其测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