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兵使用的跨网传输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6163.7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汪玉;郑国强;王鑫;金雨楠;陈艺;王潇;陈嘉;王勇亮;李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锐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4 | 代理人: | 段晓微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兵 使用 传输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兵使用的跨网传输系统及方法,通过内网传输单元发送密钥请求和传输数据至隔离交换单元;隔离交换单元生成加密密钥以及对应的序列号反馈至内网传输单元;外网传输单元获取加密密钥以及对应的序列号,根据序列号向隔离交换单元发送数据请求;隔离交换单元基于序列号发送密钥验证请求至外网传输单元;外网传输单元发送加密密钥至隔离交换单元;隔离交换单元根据序列号验证发送至内网传输单元的加密密钥与接收于外网传输单元的加密密钥是否一致,当一致时,发送传输数据至外网传输单元;外网传输单元获取传输数据;本发明中,通过隔离交换单元实现文件的跨网传输,通过加密密钥实现了个人之间的加密跨网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兵使用的跨网传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各有关部门要求,企业近年来全面开展了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作,采取了“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的信息安全策略,部署了内外网隔离等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全面提高了安全防护能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重要时期的信息安全保障任务。
随着公司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公司的业务开展,越来越依赖于不断增加的办公、生产等信息系统,也越来越频繁地需要与外部进行持续大量的内外网文件交换。处在内网的员工,需要将设计图纸、项目资料等文件发送给外网的用户。绝大多数公司都在内部实施了内外网分离,互联网与内网隔离,生产网与办公网隔离,办公网与研发网隔离,然而,实现内外网分离后,公司又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网络的物理隔离,给数据交换带来很多不便,一般采用网闸实现内外网文件的传输。然而网闸一般用于业务数据的内外网交换,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不能支持人和人之间的文件交换,严重影响业务的开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单兵使用的跨网传输系统及方法,在保证数据传输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个人之间的跨网数据传输。
本发明提出一种单兵使用的跨网传输系统,包括:内网传输单元、隔离交换单元、外网传输单元,所述隔离交换单元采用摆渡开关的方式与内网传输单元和外网传输单元进行连接;
所述内网传输单元,用于获取初始数据,对初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包装生成传输数据发送至隔离交换单元;所述内网传输单元还用于生成密钥请求随传输数据发送至隔离交换单元;
所述隔离交换单元,用于接收并存储传输数据,并根据密钥请求,以传输时间和传输数据为基础信息生成加密密钥以及对应的序列号,并反馈至内网传输单元;
所述外网传输单元,用于获取加密密钥以及对应的序列号,根据序列号向隔离交换单元发送数据请求;所述隔离交换单元获取数据请求,基于序列号发送密钥验证请求至外网传输单元;所述外网传输单元根据密钥验证请求发送加密密钥至隔离交换单元;
所述隔离交换单元接收加密密钥,根据序列号验证发送至内网传输单元的加密密钥与接收于外网传输单元的加密密钥是否一致;当验证结果为一致时,发送传输数据至外网传输单元;当验证结果为不一致时,重新发送密钥验证请求至外网传输单元;
所述外网传输单元还用于获取传输数据,对传输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原始数据。
优选地,所述内网传输单元,具体包括:
内网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数据;
数据去除模块,用于去除初始数据的包头信息获得原始数据;
数据包装模块,用于对原始数据进行私有协议包装,生成传输数据;
密钥请求模块,用于生成密钥请求;
内网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密钥请求和传输数据至隔离交换单元;
密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隔离交换单元反馈的加密密钥以及对应的序列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锐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锐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6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