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生产模具的电控锁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6101.6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9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海;邓娇;蒋集成;黄安民;朱志勇;侯明;宋江华;彭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58 | 分类号: | B29C44/58;B29C33/20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李丽平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微孔 弹性 垫板 生产 模具 电控锁紧 方法 装置 | ||
一种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生产模具的电控锁紧方法和结构,在模具上设置由外部电能控制器控制的扣件、通过对扣件的上电和断电来使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或打开状态,以实现对模具的锁模和开模,且外部电能的控制器与模具分离设置,通过控制器与扣件之间电能的瞬时连接输送实现扣件的吸附和释放。在模具设置与扣件的永磁系统相连通的副接触滑板、在流水线上模具外设置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通的主接触滑板,且在模具沿流水线的运行过程中主接触滑板与副接触滑板之间自动瞬时接触,避免生产过程中模具锁模力不够,且通过将电源的控制器设置在模具外不与模具同步运动的方式使在流水线上采用电控锁紧方式成为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的锁紧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生产模具的电控锁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是高速铁路扣件系统一个重要的零件,承担减震降噪、吸收震动能量等重要作用,其成型是采用高温流水线作业方式注塑成型,由数量不等的独立的浇注模具在流水线上呈环形运行,循环进行开模、浇注、合模的过程,液态聚氨酯原材料浇注到模具后发泡固化,形成最终的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其模具由上模(含密封机构)、下模(含铰链结构)、机械压钳等组成,要求分型面密封性好,目前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行业所有的锁紧装置都是采用机械压钳,机械压钳存在压点单一不均(配置多个机械压钳个则无法统一压力),受流水线振动影响机械压钳压力不稳定,生产中容易出现一定数量的产品飞边现象,因此需要频繁调整模具密封机构和机械压钳来解决飞边问题,维护调节模具工作量大。如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申请号CN202011417040.8,名称为“一种无飞边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的发明专利申请,通过精确设计模具的排气装置,防止垫片产生飞边。在此结构中,当时申请人是采用快速扣压钳机械式锁紧方式将上模板和下模板锁紧,但这种锁紧结构的弊端在于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此快速扣压钳会送,导致锁紧力不够,过一段时间需要调整,另外需要在线上增加额外的装置来辅助实现把手锁扣,这样既增加了模具的结构,又加大了生产中的操作难度,还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另有申请号CN201420604716.8,名称为“一种浇注型聚氨酯自动开合模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夹紧钳锁紧的聚氨酯模具的辅助开合模系统,也还是采用机械式锁紧方式,同样会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发明人提出采用电控锁紧。
如申请号CN202021671671.8、名称为“一种注塑模具前模板定位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920527065.X、名称为“一种易于脱模的车把套模具”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721744444.1、名称为“一种水泵端盖加工用浇注模具”的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这些专利都提到采用电磁铁锁紧,但这些模具都不是采用流水式作业,因而其结构也不适用于聚氨酯垫板的生产模具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当前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生产模具的锁紧结构容易松动,需要经常调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生产模具的电控锁紧方法及装置,能够自动快速将模具锁紧,且在生产过程中其锁紧力不会改变,不受流水线高温环境因素影响,断电状态保持锁紧力。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聚氨酯微孔弹性垫板生产模具的电控锁紧方法,在模具上设置由外部电能控制器控制的扣件、通过对扣件的上电和断电来使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或打开状态,以实现对模具的锁模和开模,且外部电能的控制器与模具分离设置,通过控制器与扣件之间电能的瞬时连接输送实现扣件的吸附和释放。
进一步地,模具上由外部电能控制的扣件通过永磁系统实现,在模具上设置与永磁系统连通的副接触滑板、在生产流水线上设置与控制器连通的主接触滑板,通过副接触滑板与主接触滑板的瞬时接触实现永磁系统的瞬时上电和放电以充磁和退磁。
进一步地,通过在流水线的开模工位、锁模工位处各设置一组主接触滑板,使模具在打开前和关闭后主接触滑板与副接触滑板各接触一次。
进一步地,通过将两组主接触滑板分别固定在开模工位和锁模工位处模具经过的上方位置、且将副接触滑板设置在模具上方处,以保证主接触滑板与副接触滑板之间自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6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