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05618.3 | 申请日: | 202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8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令贤;梁宇轩;胡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F33/40 | 分类号: | D06F33/40;D06F33/46;D06F33/44;D06F103/04;D06F105/4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肖金艳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衣物 处理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洗衣机内筒的下沉高度;
获取衣物放入洗衣机后内筒下沉的第一高度h1,所述第一高度h1为待洗涤衣物放入洗衣机且进水前获取的;
获取衣物洗涤后洗衣机内筒下沉的第二高度h2,所述第二高度h2为洗衣机洗涤完衣物且排水后获取的;
确定第一高度差h=h2-h1,按照预定的高度差与洗涤衣物重量的对应关系,判定第一高度差对应的湿衣服重量,确定第一负载指示值M;
S2:获取洗衣机定频电机的反电动势脉冲值或者洗衣机变频电机的驱动功率值;
根据预设的反电动势脉冲值或者驱动功率值与洗涤衣物重量的对应关系判定湿衣服重量,确定第二负载指示值N;
S3:基于所述第一负载指示值M和所述第二负载指示值N对应的预估值使洗衣机按照相应运行参数脱水;
S4:脱完水后获取内筒下沉的第三高度h3,确定第二高度差h=h3-h1,按照预定的高度差与洗涤衣物重量的对应关系判定脱完水后衣物的含水率,确定含水率指示值H;
根据含水率指示值H对应的预估值判定脱完水后的衣物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如果含水率指示值H符合目标要求,洗衣机进入下个程序阶段;
如果含水率指示值H不符合目标要求,洗衣机重新进行S1、S2和S3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下沉的第二高度h2为洗衣机排水装置排水后,检测水位为空桶水位获取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频电机的反电动势脉冲值或者所述变频电机的驱动功率值均为检测水位是空桶水位获取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频电机的反电动势脉冲值为定频电机断电后洗衣机波轮继续运转产生的反电动势脉冲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电机的驱动功率为变频电机驱动洗衣机波轮运转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运行参数包括脱水节拍、时长和转速。
7.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洗衣机内筒的下沉高度;
第一高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洗涤衣物放入洗衣机后且未开始进水前内筒下沉的第一高度;
第二高度获取单元:洗涤衣物洗涤排水后且检测水位为空桶水位时内筒下沉的第二高度;
第三高度获取单元:洗涤衣物脱完水后内筒下沉的第三高度;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内筒下沉的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一高度差为所述第二高度和所述第一高度的差值,所述第二高度差为第三高度和所述第一高度的差值;
电机参数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洗衣机定频电机的反电动势脉冲值或者变频电机的驱动功率值;
检测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负载指示值和第二负载指示值;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设为目标值,按照预定的高度差与洗涤衣物重量的对应关系判定湿衣服重量,确定第一负载指示值;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将所述定频电机的反电动势脉冲值或者变频电机的驱动功率值设为目标值,按照预定的反电动势脉冲值或者驱动功率值与洗涤衣物重量的对应关系判定湿衣服重量,确定第二负载指示值;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负载指示值和第二负载指示值控制使洗衣机按照相应运行参数脱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距离探测器或者磁铁感应装置,所述距离探测器或者磁铁感应装置安装于洗衣机内筒和顶盖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洗衣机脱水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56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