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热测试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4775.2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2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承;刘喜宗;赵留浩;王祥如;张东生;潘广镇;姚栋嘉;吴恒;李静;陈帅;张蔓蔓 | 申请(专利权)人: | 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18 | 分类号: | G01N25/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李天龙 |
地址: | 451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测试 | ||
本发明涉及隔热测试机,隔热测试机包括机架、压力传感器,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均配置在机架上,至少一个移动配置在机架上,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相对布置,以夹紧待测工件;驱动装置用于使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本发明的隔热测试机中,保温块能够蓄热,为加热测试板提供稳定的热量,通过保温板能够盖住加热测试板使加热测试板快较快升温,待升温完成后,通过活动保温板能够使加热测试板的工件传热面露出,用于与待测工件导热接触对待测工件进行加热,相比目前的测试机,本发明隔热测试机能够采用预先加热的方式,避免将待测工件预先压装好后冷却装置对加热测试板的影响,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减少热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测试机。
背景技术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材料热物理性能的重要参数。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主要可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法,其中稳态法是指试件内的温度分布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温度场,当工件达到热平衡后,借助测量工件单位面积的热流速率和温度梯度,就可以直接测定试件的导热系数。材料稳态导热系数所用热流法的原理是当热板和冷板在恒定温度和恒定温差的稳定状态下,通过热流计装置在热流计中心测量区域和试件中心区域建立一个单向稳定热流密度,该热流穿过热流计的测量区域及试件的中间区域,实现对导热系数的测定。
授权公告号为CN2075710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传热性能测定仪,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支撑柱,支撑柱顶部设置顶板,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顶板上,压力传感器下侧设置冷却板,冷却板下侧设置加热板,待测工件用于放在冷却板与加热板之间,加热板的四周通过保温层进行保温。箱体内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带动加热板上升或下降,使加热板与冷却板夹紧待测工件,压力传感器能够监测待测工件受到的载荷,模拟实际的使用工况。这种测定仪在使用过程中,需先对热装置加热升温达到稳定温度,加热装置升温速率较慢,且加热装置升温过程中热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测试机,用于解决目前的隔热测试机热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隔热测试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隔热测试机包括:
机架;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待测工件受到的压力;
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均配置在机架上,至少一个移动配置在机架上,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相对布置,以夹紧待测工件;
驱动装置,用于使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对待测工件施加压力;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外壳;
加热测试板,至少一部分处于外壳内,具有用于与待测工件接触向待测工件传热量的工件传热面;
加热件,设置在外壳内,用于对加热测试板加热;
保温块,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外壳内,加热测试板与保温块围成加热腔,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加热腔中使加热腔升温;
保温板,用于盖住加热测试板并使加热测试板处于保温块与保温板之间;保温板活动配置在外壳上,以在加热测试板达到预设的温度后能够通过活动保温板使加热测试板的工件传热面露出用于与待测工件导热接触。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隔热测试机中,保温块和加热测试板围成加热腔,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加热腔中使加热腔升温,为加热测试板提供稳定的热量,通过保温板能够盖住加热测试板使加热测试板快较快升温,待升温完成后,通过活动保温板能够使加热测试板的工件传热面露出,用于与待测工件导热接触对待测工件进行加热,相比目前的测试机,本发明隔热测试机能够采用预先加热的方式,避免将待测工件预先压装好后冷却装置对加热测试板的影响,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减少热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板与外壳滑动配合,通过移开保温板能够使加热测试板的工作传热面露出。保温板与外壳滑动配合,操作较为方便,并且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的,外壳上设置有插槽或者外壳与保温块围成有插槽,所述保温板插装在插槽中。插装结构操作更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4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