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4768.2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8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吴降麟;张来红;杜平;范磊;高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开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6;C02F101/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酯 生产 废水 处理 工艺 系统 | ||
1.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丙烯酸酯生产废水在电渗析分盐预处理系统进行电渗析处理,分离废水中的丙烯酸盐,得到丙烯酸盐溶液和淡水;
(2)步骤(1)得到的丙烯酸盐溶液在反渗透浓缩系统进行浓缩处理,得到丙烯酸盐溶液浓水和淡水;
(3)步骤(2)得到的丙烯酸盐溶液浓水在双极膜酸碱回收系统进行双极膜转化,其中含有的丙烯酸钠盐在酸室和碱室被分别转化为丙烯酸与氢氧化钠,在淡室获得低盐淡水;
(4)电渗析分盐预处理系统产出的低盐淡水、反渗透浓缩系统产出的淡水和双极膜酸碱回收系统产出的低盐淡水在淡水收集池内进行混合后进入水解酸化系统进行水解酸化反应;
(5)水解酸化系统出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生化处理;
(6)生化处理系统出水进入MBR出水系统进行泥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电渗析分盐终点产水丙烯酸盐浓度为原水的1.5~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反渗透浓缩中浓水浓度为进水的2~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双极膜酸碱回收系统为三隔室双极膜系统,双极膜、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其中双极膜与阳离子交换膜间隔室为碱室;阳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间隔室为盐室;阴离子交换膜与双极膜间隔室为酸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室中初始添加去离子水或质量分数0.5%~1%氢氧化钠溶液;所述酸室中初始添加去离子水或质量分数1%~2%丙烯酸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制备得到的丙烯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回用至丙烯酸酯生产工艺;并且部分丙烯酸和氢氧化钠用于双极膜转化过程中初始阶段酸、碱室投加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得到的淡水盐浓度控制在0.5%~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制备得到的丙烯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以及低盐淡水,丙烯酸浓度在10%~20%之间,氢氧化钠浓度在8%~12%之间,低盐淡水浓度在0.5%~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解酸化系统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和污泥床工艺进行生化处理。
10.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渗析分盐预处理系统,对丙烯酸酯生产废水进行电渗析处理,分离得到丙烯酸盐溶液和淡水;
反渗透浓缩系统,对电渗析分盐预处理系统产出的丙烯酸盐溶液进行浓缩处理,产物为丙烯酸盐溶液浓水和淡水;
双极膜酸碱回收系统,对反渗透浓缩系统产出的丙烯酸盐溶液浓水进行双极膜转化,回收丙烯酸与氢氧化钠,并产出淡水;
水解酸化系统,对电渗析分盐预处理系统、反渗透浓缩系统、双极膜酸碱回收系统产出的淡水进行水解酸化反应;
生化处理系统,对水解酸化系统的出水进行生化处理;
MBR出水系统,对生化处理系统出水进行泥水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开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开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47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