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4337.6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2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肖如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如刚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13/02;A01G25/02;B08B9/087;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朱守鑫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雨水 收集 再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一种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绿植箱,绿植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透明架,且透明架中设置有保护机构;本发明在下雨时,第一电机正转带动转杆转动,将遮阳帘卷绕收起,转杆通过蜗杆带动两组蜗轮转动,蜗轮带动两组转板转动落下,雨水可通过顶槽与通水槽流入绿植箱中浇灌,通过第一同步轮与第一同步带配合,转杆同步带动箱盖打开,遮阳帘收起使植物保持足够的光照,转板落下避免风雨冲击植物,顶槽与通槽的配合对雨水进行缓冲,箱盖打开使集水箱更好的收集雨水,既可以保证植物的灌溉,又较好的对植物进行保护,避免植物在风雨较大时受到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七类指标,分别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之所以强调室内环境,因为空调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而对内部环境,即对健康、舒适及建筑用户的生产效率,表现出不同的需求。
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不仅重视创造景观,同时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可持续的应用,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的周围自然环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态)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
现有的绿色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中常设置有绿植箱放置在屋顶,但现有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不能对绿植进行较好的保护,当风雨比较大时,大雨和风的冲击易造成植物损伤,在天热时,不能及时对绿植进行浇灌降温,绿植易脱水干枯,现有系统中的集水箱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不方便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既可以保证植物的灌溉,又较好的对植物进行保护,避免植物在风雨较大时受到损伤,转板与遮阳帘配合使植物具有足够光照的同时避免暴晒,箱盖关闭减少集水箱中的水分蒸发,气囊使喷淋机构在高温时可以及时洒水降温,避免植物在高温时脱水干枯,从而使得可以自动对集水箱进行清洁,不需要人工清理,方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绿植箱,绿植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透明架,且透明架中设置有保护机构,且保护机构包括转杆、蜗杆、蜗轮、转板、第一电机、通槽、固定轴、盘状弹簧、遮阳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如刚,未经肖如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4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