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钳位电阻的超宽带射频收发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2829.1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4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政;张振翼;谢倩;赵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401 | 分类号: | H04B1/401;H04B1/44;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甘茂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电阻 宽带 射频 收发 开关 | ||
1.一种采用新型钳位电阻的超宽带射频收发开关,包括:发射通路与接收通路,其特征在于,从接收机出发,所述发射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个并联三堆叠NMOS晶体管与一个串联两堆叠NMOS晶体管、以及一个钳位电阻R,所述钳位电阻R连接于并联三堆叠NMOS晶体管中第一级NMOS晶体管的源极与串联两堆叠NMOS晶体管中第一级NMOS晶体管的漏极之间;从天线出发,所述接收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个串联三堆叠NMOS晶体管与一个并联两堆叠NMOS晶体管、以及一个钳位电阻R,所述钳位电阻R连接于串联三堆叠NMOS晶体管中第三级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并联两堆叠NMOS晶体管中第一级NMOS晶体管的源极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新型钳位电阻的超宽带射频收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路中,所述并联三堆叠NMOS晶体管由NMOS晶体管M1~M3构成,NMOS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收发机,NMOS晶体管M1的源极连接NMOS晶体管M2的漏极,NMOS晶体管M2的源极连接NMOS晶体管M3的漏极,NMOS晶体管M3的源极接地;所述串联两堆叠NMOS晶体管由NMOS晶体管M4、M5构成,NMOS晶体管M4的源极连接NMOS晶体管M1的漏极,NMOS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NMOS晶体管M5的源极,NMOS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天线;NMOS晶体管M1~M3的栅极分别串联电阻后接控制信号VC1,NMOS晶体管M4、M5的栅极分别串联电阻后接控制信号VC2,NMOS晶体管M1~M5的衬底端(Bulk)分别串联电阻后接偏置电压VB;所述钳位电阻R一端接于NMOS晶体管M1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M2的漏极之间,另一端接于NMOS晶体管M4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M5的源极之间;
所述接收通路中,所述并联两堆叠NMOS晶体管由NMOS晶体管M6、M7构成,NMOS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收发机,NMOS晶体管M6的源极连接NMOS晶体管M7的漏极,NMOS晶体管M7的源极接地;所述串联三堆叠NMOS晶体管由NMOS晶体管M8~M10构成,NMOS晶体管M8的源极连接NMOS晶体管M6的漏极,NMOS晶体管M8的漏极连接NMOS晶体管M9的源极,NMOS晶体管M9的漏极连接NMOS晶体管M10的源极,NMOS晶体管M10的漏极连接天线;NMOS晶体管M6、M7的栅极分别串联电阻后接控制信号VC2,NMOS晶体管M8~M10的栅极分别串联电阻后接控制信号VC1,NMOS晶体管M6~M10的衬底端(Bulk)分别串联电阻后接偏置电压VB;所述钳位电阻R一端接于NMOS晶体管M6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M7的漏极之间,另一端接于NMOS晶体管M8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M9的源极之间。
3.按权利要求2所述采用新型钳位电阻的超宽带射频收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宽带射频收发开关中,所有NMOS晶体管结构相同、尺寸相同。
4.按权利要求2所述采用新型钳位电阻的超宽带射频收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宽带射频收发开关中,所述钳位电阻R、所有串联于NMOS晶体管的栅极的电阻、所有串联于NMOS晶体管的衬底端的电阻的阻值均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28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切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纤维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