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配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0322.2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6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沙;杨政;邵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祺皓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瑞祺皓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2B6/44;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胡炳旭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网络配线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网络配线系统,至少包括:本体;第一轮盘,设置在本体上,第一轮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适配器,第一适配器的容纳槽沿第一轮盘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轮盘,设置在本体上,第二轮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适配器,第二适配器的容纳槽沿第二轮盘的径向方向延伸;插拔结构,可转动的设置在本体上,适于对连接器进行插拔。该网络配线系统,改变了第一轮盘上的第一适配器的设置方式,可以缩小相邻两个第一适配器之间的间隔,使第一轮盘上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一适配器。同理,改变了第二轮盘上的第二适配器的设置方式,可以在使第二轮盘上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二适配器。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网络配线系统的整体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配线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配线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配线系统是一种适用于光缆与光通信设备连接的装置,其原理是,通过配线箱内的适配器,用光纤跳线引出光信号,实现光配线功能。适用于光缆和配线尾纤的保护性连接,也适用于光纤接入网中的光纤终端点采用。
现有的网络配线系统其底盘上间隔设置有内外两圈适配器,用于插置连接有光纤的连接器;并且,在内圈适配器的内侧以及外圈适配器的外侧均设置有插拔结构,用于将连接器从适配器上拔出或者插入。每个连接器均具有舌片,每个适配器均设置有容纳槽,连接器插置在适配器内时,舌片位于容纳槽内,若需将连接器从适配器内拔出,需要按压住舌片,使连接器与适配器处于解锁状态,之后向上将连接器拔出。由于每个适配器上的容纳槽均沿着底盘的切线方向布置,为了便于插拔结构在夹取时可以同时按压舌片,同圈相邻两个适配器之间的间隔需足够大,导致内外两圈设置的适配器数目十分有限,不利于提高网络配线系统的整体容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网络配线系统同圈相邻两个适配器之间的间隔需足够大,导致内外两圈设置的适配器数目十分有限,不利于提高网络配线系统的整体容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网络配线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网络配线系统,至少包括:本体;第一轮盘,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轮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适配器,所述第一适配器的容纳槽沿所述第一轮盘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轮盘,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轮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适配器,所述第二适配器的容纳槽沿所述第二轮盘的径向方向延伸;插拔结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适于对网络配线系统中的连接器进行插拔。
进一步地,所述插拔结构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插拔结构适于对所述第一轮盘上的连接器进行插拔,另一个所述插拔结构适于对所述第二轮盘上的连接器进行插拔。
进一步地,该网络配线系统还包括过渡插接结构,包括: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第一插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适于暂存连接器;第二插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适于暂存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一轮盘与所述第二轮盘之间,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沿所述第一轮盘的切向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
进一步地,该过渡插接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插接件及所述第二插接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皮带以及第二皮带;所述第一电机的安装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相连,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插接件转动;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通过所述第二皮带相连,适于在所述第一插接件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插接件同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祺皓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瑞祺皓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祺皓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瑞祺皓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0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