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流式流入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9534.X | 申请日: | 202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8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董婉琪;李海涛;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E21B4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流 流入 控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流式流入控制阀,包括阀盖;阀体,阀体内有呈180°对称设计的两个回流环,回流环采用特斯拉式回型流道设计,回型环出口处采用渐缩流道设计,回型环出口通径小于阀入口通径,且小于支路出口通径,回型环出口正对支路出口形成环形回流设计,回流环支路流道其中一壁面与旋流腔相切。利用本发明的回流式流入控制阀能够摆脱流体切向流入的要求,在入口既能分流又能节流,达到不同粘度流体控流作用,实现油井稳油控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式流入控制阀。
背景技术
控水完井技术是一种机械控水技术,相比化学控堵水技术而言,对地层伤害小,环境污 染小,从而得到海上油气开发的青睐。控水完井技术的核心是流入控制阀的设计,其控流能 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油气井的调控强度。控水完井可以实现分层/分段开采。
控水完井技术理论已日渐成熟,然而对流入控制阀的研制还在不断的改进。不同的油田 对阀结构的需求不同,尤其是流体粘度,对工具结构要求较高。传统流入控制器多利用圆盘 产生旋流,造成流动阻力。然而流体切向进入圆盘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由于结构的限制只 有少部分流体能完全实现切向流入。本发明摆脱传统依靠旋流压降限流的特点,采用了一种 回流式入口,对低粘流体可实现自循环式回流,限制流体的流入。适用于中高粘油井控水完 井。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回流式流入控制阀,能够有效的在入口流道实现阻 流,且结合圆盘旋流能到达到更好的控流效果,为流入控制阀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流式流入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含
阀盖,所述阀盖置于上部与阀体焊接连接;
阀体,所述阀体包含回流环,回流环支路流道和旋流腔;所述回流环采用特斯拉式回型 流道设计,所述回型环回型流道设有阀入口、直流道、弧形流道、渐缩流道、回型环出口和 支路出口;所述回流环支路流道两端分别与回型环支路出口和旋流腔连接,侧面与回流环出 口连接;所述旋流腔与阀出口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回型环在阀中包含两个(Ⅰ和Ⅲ),且呈180°对称设计;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回型流道形状为方形;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回型流道形状为圆形;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回流环出口通径小于、小于入口通径,且小于支路出 口通径;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弧形流道形状为圆弧;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弧形流道形状为椭圆弧;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旋流腔形状为圆形设计;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旋流腔形状为方形设计;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回流环出口流道下壁面与旋流腔相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计回流式入口能够摆脱流体切向流入的要求,在入口既能分流又能节流,大大增 加了流入控制器在油田应用的适用性。该工具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环境适应能力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 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95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