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快速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6421.4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1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峰;唐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39;H01R13/28;H01R24/00;H01R24/84;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燕宏伟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快速 连接器 | ||
一种新型快速连接器包括接线盒、连接导线、以及固定连接件。所述接线盒包括接线外壳、导线安装孔、以及旋钮开关。所述接线外壳包括外壳主体、连接插口、锁紧凹槽、以及第一安装通孔。所述连接导线包括导线主体、接线铜管、以及第二安装通孔。所述接线铜管包括接线铜管主体、以及卡接凹槽。当两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时,一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中的所述接线铜管的一端端头容置于另一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中的所述接线铜管的连接插口内,以限制两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之间的位置。该新型快速连接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缩短了接线和脱线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接线和脱线的效率,能够快速接线和快速脱线,操作简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线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快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线连接器作为接线端子使用,可适用于单股、多股、细多股等铜导线,是一种电器连接的重要连接部件,但由于现有的连接器或接线端子的结构多种多样,接线时未能达到一步到位,往往需要拆开连接器,用连接件或固定件,如螺栓,铆钉等实现导线连接在连接器上,安装和生产连接其繁琐复杂,增加接线的工序和降低接线的效率,尤其是对于需要连接软线和硬线的连接器,工序更为复杂和繁琐;而连接器接有导线时,当需要把导线从连接器上拆除,又要重新拆开连接器,十分不便。
虽然,现在已有人发明了可一次性接线的连接器或接线端子,但这类连接器或接线端子由于结构复杂,且接线效果不太理想,也不具备快速接线和快速脱线的结构,在使用寿命上也不长,未能符合现今多元化的接线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提升接线效率的新型快速连接器,以满足工业需求。
一种新型快速连接器包括一个接线盒,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上接线盒上的连接导线,以及至少一个插设于所述连接导线和所述接线盒上的固定连接件。所述接线盒包括一个接线外壳,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接线外壳上的导线安装孔,以及一个转动连接于所述接线外壳一侧侧壁上的旋钮开关。所述接线外壳包括一个外壳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一端端头的连接插口,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上且靠近所述连接插口一端的锁紧凹槽,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上且容置于所述连接插口内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旋钮开关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背向所述锁紧凹槽的一端端头。所述连接导线包括一个导线主体,一个套设于所述导线主体一端的接线铜管,以及至少一个穿过所述接线铜管和所述导线主体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接线铜管包括一个接线铜管主体,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接线铜管朝向所述连接插口一侧的卡接凹槽。所述固定连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所述接线铜管容置于所述外壳主体靠近所述连接插口一端。当两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时,一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中的所述接线铜管的一端端头容置于另一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中的所述接线铜管的连接插口内,以限制两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沿所述连接导线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卡接凹槽的外轮廓成等腰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外壳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且朝向所述连接插口一端的连接单元,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且朝向所述连接插口一端的防滑凸起,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背向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一侧侧壁上的装配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的连接杆,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一侧的连接安装孔。
进一步地,当两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连接在一起时,任意一个所述新型快速连接器的连接杆皆插设于另一个新型快速连接器的所述连接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杆、以及所述连接安装孔的边缘皆设置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安装孔之间可设置分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铜管的边缘位置皆设置圆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凹槽倾斜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接线外壳的延伸方向,所述锁紧凹槽一端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6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
- 下一篇:可组合机器人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