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波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4437.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秦裕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霓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0 | 分类号: | E02D5/10;E02D5/1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型 预应力 混凝土 波形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波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板桩主体两侧翼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且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中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插入柱,所述固定柱开设有供插入柱插入的插槽,两个所述伸出槽中分别滑动设置有配合插入凹槽的第一伸出柱和第二伸出柱,所述第一伸出柱开设有存放第一胶水的第一胶水腔,所述刺穿杆外侧固定连接有存放第二胶水的第二胶水箱,且第一胶水和第二胶水混合后具备粘性,本发明在使用中,通过侧翼拼装提高相邻板桩主体的抗土壤挤压性能,并通过将胶水填充在固定柱和插入柱的间隙中,进一步提高相邻板桩主体间的连接稳固性,并提高相邻板桩主体间的密封防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波形板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波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波形板桩是一种新型挡土支护结构,能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市政管涵、桥梁隧道、河道护岸、围堰护坡、堤坝抢险、港口码头、路基护坡挡土、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中。波形板桩采用先张预应力钢筋的方法制作,具有挡土截面大、截面力学性能好、工期短、耐久性好、施工范围广、视觉效果好、工程设计配桩灵活及节能环保等优点。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410185014.5”的一种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波形板桩,在波形板桩两侧翼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卯槽和榫头,在卯槽内侧设置凹形钢件,并将凹形钢件与横向钢筋端头连接,提高波形板桩卯槽处的结构强度,并在榫头处设置橡胶缓冲条降低两个波形板桩对接时的冲击力,同时橡胶缓冲条也增强波形板桩间的防水防渗性能。
但现有技术仍存在较大缺陷,如:1,卯槽和榫头的连接不够稳固,在土壤挤压力下易断裂,且卯槽和榫头的拼装存在间隙,无法起到较好的止水效果;2,橡胶缓冲条设置在榫头外侧,在运输、吊装和沉桩过程中会造成橡胶缓冲条破坏较明显,造成施工时相邻两板桩密实性较差,影响止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波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波形板桩,包括弧形的板桩主体,所述板桩主体两侧翼分别开设有圆弧过渡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且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中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插入柱,所述固定柱开设有供插入柱插入的插槽,且插槽两侧均连接有伸出槽;
所述插入柱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伸出槽中分别滑动设置有配合插入凹槽的第一伸出柱和第二伸出柱,且第一伸出柱和第二伸出柱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压缩块,且第一伸出柱和第二伸出柱下部均活动插设有插杆,所述固定柱内向下设置有依次固定连接的压板、滑杆和弹性连接杆,且压板滑动设置在插槽下部,且滑杆与插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伸出柱开设有存放第一胶水的第一胶水腔,且第一伸出柱固定连接有触发杆,且第一胶水腔固定连接有封层膜,所述第二伸出柱开设有刺穿槽,所述刺穿槽内沿靠近第一胶水腔方向滑动设置有依次固定连接的弹性连接杆二、刺穿杆和刺穿头,所述刺穿杆外侧固定连接有存放第二胶水的第二胶水箱,且第一胶水和第二胶水混合后具备粘性,所述第二伸出柱内设置有挡住第二胶水箱的阻挡组件,且触发杆触发阻挡组件离开第二胶水箱;
所述第二胶水箱中滑动设置有推板,且推板与第二胶水箱内壁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推杆,所述第二胶水箱内壁滑动伸出有配合挡住推板的固定插块,且固定插块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杆,所述第二胶水箱开设有滑动设置活塞块的出胶口,且活塞块和弹性连杆间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刺穿头中活动穿过有配合挤压活塞块的推动杆,且推动杆远离活塞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有配合插入刺穿头内的第一弹性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霓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启东霓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