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热同输不对称流量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4433.3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5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秀;陈连祥;马琦轩;于恩英;陈熙荣;周悦;黄博皓;黄烈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连祥 |
主分类号: | F24D17/02 | 分类号: | F24D17/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汪喆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对称 流量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热同输不对称流量循环系统,涉及供热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处理过程产生的热量无法充分利用,造成能源损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水热同输不对称流量循环系统,包括供水装置、第一加热单元、使用单元、回流加热单元以及热泵装置;供水装置与第一加热单元的进水端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组相连通,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水端与使用单元的进水端相连通;使用单元包括用热单元和用水单元,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水端与用热单元的进水端相连通,用热单元的出水端与用水单元的进水端相连接,用水单元的出水端与回流加热单元的进水端相连通,回流加热单元的出水端与热泵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热泵装置的出水端与第一输送管组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热同输不对称流量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淡水资源的越发紧张,海水淡化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开展和应用。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以及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而在海水淡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但现阶段对于淡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未得到相应的利用,造成极大地能源损失。并且,现阶段对于海水淡化后的淡水资源的使用范围和途径也相对较窄,造成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无法获得更好地推广和实施。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水热同输不对称流量循环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热同输不对称流量循环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处理过程产生的热量无法充分利用,造成能源损失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热同输不对称流量循环系统,包括供水装置、第一加热单元、使用单元、回流加热单元以及热泵装置;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进水端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组相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使用单元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使用单元包括用热单元和用水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用热单元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用热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用水单元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用水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流加热单元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回流加热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泵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热泵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组相连通。
其中,所述用热单元包括一级用热单元和二级用热单元,所述一级用热单元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相连通,所述一级用热单元的第一出水端与所述二级用热单元的进水端相连接,第二出水端与所述用水单元的进水端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使用单元的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二输送管组,所述第二输送管组上连通有前端使用单元;所述前端使用单元包括第一需求单元,所述第一需求单元流通介质为热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管组上还连通有前端进水单元。
其中,所述前端使用单元还包括第二需求单元,所述第二需求单元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组相连通;所述第二需求单元包括闪蒸装置和蒸汽使用单元,所述闪蒸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组相连通,所述闪蒸装置的第二端与蒸汽使用单元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二需求单元还包括喷射装置和高压蒸汽使用单元;所述闪蒸装置的第三端与所述喷射装置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喷射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蒸汽使用单元相连通。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水热同输不对称流量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所述用热单元之间。
具体地,所述用水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流加热单元之间设有回流输送管组;所述回流加热单元包括回流加热装置,所述回流加热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回流输送管组相连通,所述回流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泵装置相连通,用于加热所述回流输送管组内回流的低温水,并输送至所述热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加热单元还包括回流进水装置,所述回流进水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流输送管组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连祥,未经陈连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