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呼应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4229.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1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辉;申超群;张华伟;王瑶;宰守香;尚培毅;尹亚林;孙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向量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6/36;G06F16/2458;G06F21/64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郭锐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自***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状 设计 节点 结构 呼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呼应设计方法,针对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多设计节点难以同步、难以实时沟通的问题,构建具有延展前景的网状结构的呼应设计范式:对产品相关领域知识体系和知识图谱,通过离散设计参数知识元素,对产品的参数关系解构;融合区块链技术,进而区块化知识元素和链化知识关系,完成已有知识体系的参数解构和区块链化;结合人工智能不确定性理念,将泛化能力更强的知识体系与设计边界条件、场景特征和需求要素动态融合,进而使原参数体系转化为新领域的参数要素和关系;各个设计节点根据自身设计的需要,互相反馈,进行判断和迭代,形成全网所有设计节点彼此之间的呼应关系,回应与新领域和设计需求的结合,实现呼应共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状结构设计节点的数据呼应问题,尤其是涉及一种网状设计节点结构的实时动态协同呼应设计(network echo design,简称NED)范式。
背景技术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研究表明,产品设计决定着产品成败的90%。产品设计“散、孤、众”的数据信息特征,使得在传统的产品设计中设计成本高、效率低、效果难以达到最优化。传统的产品设计技术路线是由一个中心确定设计目标和思路,然后对任务进行分解,由多个主体分别承担部分设计任务,各自完成后把设计结果汇总、匹配,对出现问题的反馈至原设计单位,完成后再汇总、匹配,如仍有问题,再反馈-再汇总...,如此反复,直至完成设计目标。大数据协同设计,只是用信息化手段代替了人工信息传递,其业务流程并没改变,仍是在一个中心前提下实施的,无法做到实时共享、动态协同,其本质上依然采用的是“总-分-总-分...总”的传统设计模式。
传统的跨领域知识应用,一般是偶然性发现,“孤岛”式分析,区块型设计,经过各区块设计结果互相匹配、确认及反复“试错”式验证,最终完成设计。跨领域、跨学科知识要素的选择不全面、不系统、不精准,各设计节点的失误率高,设计效率低下。
由于产品设计的数据涉及到材料、力学、化学、热力学等各个领域,数据散、乱并且数据量巨大,各个设计节点面对的数据又有很大差异,很难实现数据统一,并且在所有无关设计节点全面统一也无必要,加之缺少网络实时协同工具、方法,企业在产品设计时难以实现设计过程中的有效动态协同。
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知识体系迁移,为跨领域知识应用提供指导性作用的理论和模式,即网状结构的呼应设计(network echo design,简称NED)范式,显得十分必要。应用区块链、知识图谱、AI不确定性、荟萃分析和TRIZ等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原知识体系的解构、重塑、泛化和强化,与新领域需求相结合,跨领域知识体系迁移(解构、重构),构建适应新领域的知识体系,能够为跨领域、跨学科知识应用提供有效、系统的指导方法。已知领域知识体系中的知识要素选择,已有知识元素和知识内部关系的解构、重塑方法,与新领域边界条件、场景特征和需求要素等的动态融合程度,不仅涉及设计数据的离散、共识、呼应和重构,还将直接影响跨领域知识应用效果,决定呼应设计成败。
区块链技术具有信任、安全、可扩展、数据真实性、可追溯、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安全多方计算、跨链协同、智能合约等特点;知识图谱能把复杂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而显示出来,揭示知识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网状结构的呼应设计中,网状节点的选择和建立是前提,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网状结构跨领域、跨学科复杂数据统一标准。需首先进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知识图谱的知识元素离散化和知识关系可视化处理,对各类数据分析、筛选,分析数据的不同属性,进而区块化知识元素和链化知识关系,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基于AI不确定性、TRIZ原理和方法及互动比值算法的共识分析是关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网络节点数据选择的一致性、实时性、准确性,如何实现数据呼应的准时性、同步性、自动性。这需要建立网状节点中实现状态共识的算法,确定网状节点及设计数据共识和呼应共识,在基于设计任务和确保整体产品的最终要求的前提下,使跨学科网状结构的呼应设计知识要素选择全面、精准,设计数据正确、同步,实现节点呼应动态化共识。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向量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向量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