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山酸性尾矿库/排土场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992195.2 申请日: 2021-08-27
公开(公告)号: CN113649409B 公开(公告)日: 2022-08-16
发明(设计)人: 徐卫娟;陈俊;张景;江一峰;温文;陈哲;冯可 申请(专利权)人: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9C1/08 分类号: B09C1/08;B09C1/10;B09C1/00;C09K17/40
代理公司: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代理人: 常前发;奚志鹏
地址: 243000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矿山 酸性 尾矿 排土场 生态 修复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酸性尾矿库/排土场生态修复方法,包括1)场地表面清理、2)尾矿库/排土场表层土取样、3)表层土壤改良、4)场地划区建渠、5)铺设灌溉管、6)草种种植、7)灌木移植、8)后期养护步骤,采用的土壤改良剂包括:碱性调理剂20‑40%,有机肥50‑70%,凹凸棒土2‑10%,碳气凝胶2‑10%,微生物菌种2‑10%。本发明采用的土壤改良剂不仅持续不断的降低尾矿库的酸性、提高酸性尾矿库土壤的pH值并固化、稳定化重金属、保水保肥,降低尾砂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还增加尾矿库土壤的有机质,有效提升其肥力,有助于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可以有效缓解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难题,并且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及生态修复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酸性尾矿库、酸性排土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在开采矿石资源的同时,留下了很多尾矿库、排土场等矿山废弃地,这些矿山废弃地中留有许多选矿或加工后留下的矿渣,其理化性质与普通的地表土壤性质不同,大多呈酸性,重金属离子超标,且无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因此这些矿山废弃地的地面上往往无法生长植被。

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而尾矿库土壤往往呈酸性,重金属离子超标,且无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尾矿库的地面上往往无法生长植被。

排土场又称废石场,是指矿山采矿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在长期的开采中排放废石、土形成的排土场,不仅使生态圈遭到了破坏,矿区内的土壤结构也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我国尾矿库、排土场大部分采取传统的覆客土后再进行生态恢复,而此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优质客土,工程费用高且容易出现返酸现象。因此,尾矿库无覆土改良方法成为众多环保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之一。

传统的酸化土壤改良剂往往都是作用于酸性土壤中使用的,但因尾矿库中尾砂成分与普通土壤的成分不同,基本无营养成分,且因含硫量高,会持续输出酸性。因此现有的酸化土壤改良剂并不能满足酸性尾矿库无覆土改良土质的要求。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增刊2013年12月发表的“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与植被重建技术”,通过对排土场现状复垦植被进行多项土壤改良方法的试验研究,选择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系统修复的最佳技术;通过总结黑岱沟露天矿多年的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工作经验,最终选出适宜矿区内生长的植被类型;试验优选后提出矿区植被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最终形成适宜矿区环境特点的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与植被重建技术体系。但该技术不适合酸性排土场的生态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消耗大量优质客土、工程费用高且容易出现返酸现象以及工程量大、修复时间长等问题,而提供一种矿山酸性尾矿库/排土场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难题,降低矿山废弃地土壤的酸度及重金属的有效态,提高其肥力,并且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及生态修复成本。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矿山酸性尾矿库/排土场生态修复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1)场地表面清理:通过机械对尾矿库/排土场进行清表,去除大的石块及杂物,并使用旋耕机将表层25-40cm的土层进行翻耕、松土;翻耕、松土深度以30cm为宜,清除的石块块度一般是30mm及以上,杂物包括树枝、塑料袋等。

2)尾矿库/排土场表层土取样:取尾矿库/排土场表层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化验,主要的理化性质指标为pH、净产酸、重金属、有机质、氮磷钾;重金属种类根据尾矿库、排土场类型来定。

3)表层土壤改良:根据尾矿库/排土场具体理化性质配置土壤改良剂,将土壤改良剂洒在场地表层,并通过旋耕机使土壤改良和场地表层原土搅拌均匀,搅拌深度为25-40cm,搅拌深度以30cm为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2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