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窄融合调度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1877.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8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贺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晨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0 | 分类号: | H04W4/10;H04W4/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圣霏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9 | 代理人: | 袁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窄 融合 调度 通信 方法 系统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宽窄融合调度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通信协议将宽带终端和窄带终端集群注册到服务器,并向服务器加入音频编码的编解码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窄带终端集群的技术参数,所述技术参数包括每个窄带终端所具有的通道带宽、工作频段、设备编号以及唯一的ID编码,再根据获取的窄带终端集群的技术参数,建立与窄带终端集群的映射关系表,最后,服务器获取宽带终端和/或窄带终端发送的消息,根据消息格式判断所接收的消息所属类别进行调度。本发明提高互通实时性,实现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跨越区域互通,大大降低成本,使各终端设备不在形成彼此分散的孤岛,便于统一调度指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窄融合调度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从窄带技术跨越到4G LTE宽带技术,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语音对讲、短数据传输的窄带需求,转而追求带宽要求更高的视频对讲、画面传输等。但是,窄带技术又是无法被取代的一项无线通讯技术。而且,窄带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模拟对讲机、数字对讲机以及相关的基站中转设备的调度方面,能够高效完成对政府与公共安全、工商业等提供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和日常工作等。
以窄带技术应用中的数字对讲机为例。目前数字对讲机通常利用DMR、PDT等制式。其中,DMR (数字移动无线通讯,Digital MobileRadio)、PDT(警用数字集群,PoliceDigital Trunking)。采用DMR、PDT等制式的数字对讲机由于窄带的带宽限制,其网络接入速度通常在56Kbps及其以下,导致其主要用于传送低码流的语音和小数据包的通信。因此,采用DMR、PDT等制式的窄带技术主要解决无线通信设备作业时语音和信令的实时传输问题,无法传输视频与图像等大数据业务,这是目前窄带技术应用中的限制调节之一。
也由于该类数字对讲机所应用的窄带通信技术与宽带通信协议不同、频率不通,导致该类数字对讲机无法通过简单的IP互联达到融合通信的目的。其中,宽带调度主要指基于运营商的蜂窝网络2G/3G/4G/5G等制式的可以进行语音对讲调度、视频对讲调度等宽带应用。因此,基于宽带技术的宽带终端设备和窄终端设备带在语音结构、通信协议、频率上均不同且在语音通信过程中各自隔离,如同信息孤岛,互间也是彼此独立分散的,没有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一网覆盖形式,业务数据也不能通畅互联和统一调度指挥。
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宽带和窄带技术融合起来,最终达到=宽窄带融合通信,为行业用户提供满足其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宽窄带通信时不同终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彼此独立分散,无法融合并统一调度指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窄融合调度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使用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的语音数据,实现宽窄带语音实时互通,使用信令作为不同系统语音互通标志,在语音数据到来前提前知晓,提高互通实时性,将宽带和窄带技术融合起来,基于宽窄带融合调度,实现各终端设备之间的跨越区域互通,大大降低成本,使各终端设备不在形成彼此分散的孤岛,便于统一调度指挥。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宽窄融合调度通信方法,该方法用于将窄带终端和宽带终端接入核心网,在服务器统一调度下实现融合通信以及互通;该宽窄融合调度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通信协议将宽带终端和窄带终端集群注册到服务器,并向服务器加入音频编码的编解码数据库;
步骤二、服务器获取窄带终端集群的技术参数,所述技术参数包括每个窄带终端所具有的通道带宽、工作频段、设备编号以及唯一的ID编码;
步骤三、根据获取的窄带终端集群的技术参数,建立与窄带终端集群的映射关系表;
步骤四、服务器获取宽带终端和/或窄带终端发送的消息,根据消息格式判断所接收的消息所属类别进行调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晨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晨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8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