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0747.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5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蔡绍荣;魏明奎;周泓;江栗;路亮;陶宇轩;沈力;梁文举;文一宇;张鹏;王庆;杨宇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H02J3/18;H02J3/50;H02H7/26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2 | 代理人: | 濮云杉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直流 闭锁 后送端 稳态 过电压 电压 协调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直流发生闭锁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向电压协调控制系统发出直流闭锁信息;
步骤2:电压协调控制系统接收直流闭锁信息后,获取电网关键节点的母线电压,根据直流闭锁信息,判断是否启动电压协调控制逻辑,若满足启动条件P损失≥P1且Vmax>VSET,进入步骤3,否则保持步骤2,其中P损失为闭锁直流实际损失功率、P1为设定门槛值、Vmax为选取关键节点最高电压值、VSET设为1.0p.u-1.05p.u之间;
步骤3:电压协调控制系统根据所检测关键节点的母线电压,匹配离线制策略表,若满足逻辑动作定值,执行对应的控制措施;
步骤4:执行站按照电压协调控制系统下发的指令,从系统吸收无功,直至系统电压恢复至设定范围内或控制措施用尽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闭锁信息,包括闭锁直流的名称以及损失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启动条件定值的P1确定,基于离线时域仿真计算获取,基于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仿真不同功率直流闭锁下的稳态过电压,若某一直流功率闭锁下,对应系统关键节点的稳态过电压多数高于1.05p.u,确定当前直流功率为启动设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启动条件定值的Vmax确定,电压协调控制系统采取设定的几个关键节点电压,比较取最大的Vmax=max(V1,V2,V3,…,Vn),其中:V1,V2,V3,…为对应直流设定的关键节点的电压,n为关键节点的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关键节点的选取包含直流换流站、与换流站相邻主网的母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离线制策略表:
其中:V1、V2、V3、V4为电压判据逻辑定值,T1、T2、T3、T4为每轮定值延时值,Q1、Q2、Q3、Q4为每轮动作无功值,上述定值都可根据电网整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功控制措施动作对象依次从风机吸无功、调相机吸无功、切电容、投电抗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解决直流闭锁后送端稳态过电压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控制措施动作对象风电场的选取,针对不同风电场与闭锁直流远近不同,选取控制灵敏度大的风电场作为对应直流闭锁后的电压协调控制对象,灵敏度计算步骤:
记录系统稳态工况下对应直流各关键母线bus的初始电压ubus1,L,ubusn及初始均电压ubus0为,其中n为关键节点的个数;
记候选新能源场站为r1,r2L rk,各候选新能源场站在吸收不同无功量Δqk情况下的系统关键母线bus电压分别为ubus1,ubus2L ubusk,分别计算电压变化值k为选新能源场站的个数;
分别计算各新能源场站对系统关键母线bus的电压-出力灵敏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选取新能源关键母线灵敏度ηk>ζ作为对应直流电压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措施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未经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7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料定量称重循环作业线
- 下一篇:骨骼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