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矫正的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9664.5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7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祁正阳;王宇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昱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矫正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矫正的切割装置,属于切割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使用时,管状物体的活动端先固定于定位机构内,矫正机构从定位机构其向切割机构所在位置运动,对管状物体进行拉直矫正,待矫正机构移动到预定位置后,双向机构驱动切割机构移动到指定位置处对拉直矫正后的管状物体进行切割处理。本发明在各发面的管控下,管状物体不会出现挠曲变形,保证了每组的切割长度均一致,提高了切割的精度和质量的把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切割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矫正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管状物体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将管状物体先进行切割才能便于后续的焊接、抛光、打磨等工序。
传统的切割机床(无论激光切割或机械切割)通常是将管状物体一端夹紧,另一端被浮动托起支撑,然后在另一端处进行切割。而在切割时,管状物体长而且重,因此管状物体容易发生挠曲变形,从而导致在相同的条件下,切割得到的管状物体的长度不一致,导致无法做到统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矫正的切割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矫正的切割装置,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一侧的立架;还包括:
双向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
切割机构,传动连接于所述双向机构;所述双向机构用于驱动切割机构沿基座的长度方向运动,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管状物体切割;
定位机构,位于立架上远离切割机构的一端;所述双向机构还用于调节切割机构与定位机构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至少一组矫正机构,设于所述立架上;所述矫正机构在立架上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做往返运动;使用时,管状物体的活动端先固定于定位机构内,矫正机构从定位机构其向切割机构所在位置运动,对管状物体进行拉直矫正,待矫正机构移动到预定位置后,双向机构驱动切割机构移动到指定位置处对拉直矫正后的管状物体进行切割处理。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安装件,竖向固定在所述立架上;
柱体,垂直固定在所述安装件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柱体位于切割机构所在的一侧;
套筒,活动套接于所述柱体上;所述套筒在靠近安装件的一端处沿其径向向外扩张预定厚度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两组夹持件;
弹性件,套接于所述柱体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套筒,另一端连接于安装件;使用时,管状物体的活动端与套筒相抵,并推动所述套筒向安装件所在的方向运动,安装部控制夹持件由分散状态转成聚拢状态,直至套筒与安装件相抵,夹持件夹持管状物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每次切割时管状物体的活动端进行定位,即每次计量切割长度时的起始点是相同的,在切割时仅需要将切割机构按需求进行定位,便可实现同一批次的等长度切割。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包括:
至少两组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异形杆;
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异形杆的一端;所述异形杆的另一端上铰接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内壁设置为纹路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件是在管状物体的触发下实现夹紧,同时也可能通过夹持部的状态判断管状物体的活动端所在的位置,根据判断结果执行下一道工序,省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机构包括:
连接框,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
定位轮,安装在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昱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昱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96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